今年以来,我市按照向实、向新、向未来的思路,培植绿色动力源、打造蓝色增长极,扛起“双碳”使命,强化“C位”担当,从“背朝大海”转向“面朝大海”,从“靠海依海”转向“向海发展”,科学开发“风光”资源,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崛起千亿级“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在“双碳”目标引领者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擘画“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壮丽蓝图。
今天上午,记者在国家电投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滨海南H3海上升压站内看到,运维人员正在对升压站内的各类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做好记录。据介绍,海上升压站相当于风电场的“心脏”。所有的风力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在此汇集,通过海缆连接到陆地上的电网,输送给千家万户。据了解,今年公司在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的基础上,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步伐,强化海上风电作业智能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升风电场安全管控能力,实现提质增效。
国家电投江苏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发电部中电智慧风电场场长 张西华:“我们至少每周来一次我们海上升压站和风机,对海上升压站和风机设备开展设备巡检,还有一些隐患排查之类的(工作),确保我们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机遇从来青睐有准备者。盐城在世界新能源产业的版图中嵌入“盐城坐标”,持续提升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层级,推动新能源企业拓展全球市场。近日,在东台沿海,国内首个中外合资海上风电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东台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捷报频传,硕果累累,迎来突破性进展。
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周权:“我们海上风电项目从2019年投运至今,已累计实现发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可满足700万居民年用电需求,节约标煤1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0万吨以上。该项目在设计、装备、建造中应用多项创新型技术,为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和‘中国安装之星’2项国家级荣誉,入选‘2023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标杆工程’和国家‘中欧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典型案例’。”
据了解,作为首家登陆东台沿海的大型央企,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深耕新能源领域,马不停蹄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和海上风电布局,统筹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项目。眼下企业正精心谋篇布局,在东台沿海加快推进实施中法合作海上综合智慧能源岛示范项目。根据规划,项目致力于“风、光、氢、储”绿色能源协同融合发展,总装机容量达150万千瓦。
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周权:“目前正在开展海上光伏、海洋牧场、风光同场等项目现场地勘、水文测量等工作,计划待江苏省‘十四五’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规划获批以后,通过竞争性配置获取资源。”
新质生产力本身是绿色生产力,向“绿”而行是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近年来,我市持续提升优势领域“含新量”,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以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风光氢储”一体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研发、制造、运维、检测全产业链布局,健全绿电交易、溯源认证体系,不断壮大绿电供给优势,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国际海上新能源综合利用高地,为“双碳”战略落地贡献更多绿色动能。我市“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蓝海: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的目标。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