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
屈原在《天问》中对月发问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两千多年后
世人将目光投向
屈原未曾见过的月球背面
嫦娥六号自中华大地出发
完成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与起飞
如今,嫦娥六号轨道器与返回器
的组合体正怀抱月壤
在月球轨道等待“回家”的时机
待她返回地球后
人类通过研究她带回的珍宝
有望获得全新的发现
也是在端午节前夕
人类首次月背着陆巡视探测嫦娥四号任务
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
最新一批科学数据公开发布
源源不断的科学数据
为人类深化对宇宙的认知
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今年的“中国航天日”
吴伟仁院士介绍
我国的深空探测会是长期的、持续的
2025年前后,我国将发射天问二号
开展小行星进行伴飞探测和取样返回
2030年前后发射天问三号
实施火星采样返回任务
天问四号探测任务也在深化论证中
拟开展木星及其卫星环绕探测
随后抵达天王星
在本世纪中叶
计划发射新型动力航天器
飞抵80-100AU太阳系边际
探测极远、极暗、极寒的未知区域
有望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上
树立新的丰碑
与此同时,由我国发起
联合多国共同研制建设
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将计划按照两个阶段分步实施
计划2035年前建成基本型
以月球南极为核心
建成功能基本齐备
要素基本配套的综合科学设施
开展常态化科学实验活动
和一定规模的资源开发利用
2045年前建成拓展型
以月球轨道站为枢纽
建成功能完善、相当规模、
稳定运行的设备设施
开展月基综合性科学研究
和深度资源开发利用
作为国际月球科研站
基本型建设阶段的重要任务
后续,嫦娥七号将开展
月球南极环境与资源勘察
嫦娥八号将开展月球资源原位利用试验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端午时节,再读《天问》
先辈们的“天问”
已在今人的实践中逐步得到解答
但传承自先辈的探索精神
将激励我们迈向新的征程
去解答属于我们的“天问”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