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我市各地抢抓农时,全力抓好夏收、夏管、夏种,毫不放松抓好各项生产工作落实,赢得全年粮食丰收主动权。
时下,正值水稻育苗备耕的关键时期。在建湖县建阳镇建东村二组,村民正埋头在15亩育秧田开展田间育秧。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稻米品种口感好、生长周期较长,所以要提前育秧,预计10天后便可萌芽。
建湖县建阳镇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学和:“今年我们粮食基地种植水稻面积是1500亩,育秧后,再过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开始插秧了,通过良种、良法、良机配套,育好壮秧,为今年水稻生产打好坚实的基础。”
今年,建湖县全力推进优质稻集中育秧工作,浸种、包衣、整地、盖膜,将水稻集中育秧“搬”到了农户“家门口”,为农户开展统一技术培训和后期规范化管理,并实行田块包保责任制,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运输成本,为当地的优质秧苗供应提供保障。
建湖县建阳镇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学和:“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而集中育秧具有省种、省肥、省工、育壮秧等优势,是提升水稻抗风险能力,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
在盐都、滨海等地,众多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助力“三夏”生产尽显“科技范”,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盐都加兵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育秧的每道工序在科技的加持下正有条不紊地运转,摆秧的工人们只要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稍作等候,就能收到送过来的成品秧盘,十分便捷高效。
盐都加兵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加兵:“利用水泥场地、晒场和空置的路面等硬地进行育秧,通过喷滴灌技术实现水量可控,可节约秧池和人工,并减少育秧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出苗整齐,秧苗健壮,更加集约化专业化。”
从传统的人工育秧到室外机械化育秧,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农业科技的新变革。滨海县明确控减直播稻、发展机插秧的目标,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为依托,大力推广机械化育供秧技术,加速水稻生产产业化进程。目前滨海县不少种植户都开始使用机械化育秧技术。
滨海县家庭农场负责人徐启军:“效率比人工要增加到十几倍,那我们正常播到7000板左右。我们这个八九亩的秧池,插到大田里面这个秧,能插到大田大概在450到500亩。”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