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是世界候鸟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昆虫,保护鸟类”。眼下正是候鸟迁飞季节,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补给站,盐城黄海湿地每年都会迎来大量候鸟在此繁衍栖息,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为提高人们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盐城大丰野鹿荡麋鹿自然营地专门增设了以“保护昆虫,保护鸟类”为主题的科普展厅,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昆虫及鸟类的相关知识。大丰区境内的南黄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中转站和停歇地,每年的候鸟迁徙季也会有许多观鸟爱好者来此观鸟。
观鸟爱好者 董雪涵:“很多时候鸟类离我们很远,通过镜头在不伤害鸟类的前提下,把它们的美记录并展现给大家,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鸟类是大自然的公民,更是人类的朋友。近年来,由于对湿地环境的有效保护,不少“新面孔”出现在大丰区境内,许多珍稀鸟类已经成为大丰湿地上的“常驻客”“定居客”。据统计,在盐城黄海湿地大丰区境内监测到的鸟类种类多达285种,含丹顶鹤、白头鹤、小青脚鹬、黑嘴鸥、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等多种国家珍稀鸟类。
伴随着候鸟迁飞大军纷纷“下榻”,前来东台条子泥观鸟研学的游人络绎不绝。世界候鸟日前夕,一支远道而来的俄罗斯专家组成的观鸟团队尤为引人注目,在当地向导带领下,他们走进条子泥湿地深处,沿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类传统觅食区,观察记录。一路上,不断与中方专家讨论交流,了解迁飞候鸟种群数量变化情况。据了解,这种被称为黑琵鹭的候鸟在俄罗斯北极圈附近繁殖,一年中有数月迁飞到条子泥“长住”。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咱们互相交流,就是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些鸟的迁飞、迁徙中转、换羽、越冬地、繁殖地,这样我们就对这个鸟有更好更多的一些了解。”
期间,俄方专家与国内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中方专家团队交流分享了极危动物勺嘴鹬从孵化到成年阶段成功保护的经验,探讨从繁殖地到关键栖息地迁飞沿线的协同保护对策。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前国际湿地公约技术委员会主席 雷光春:“我们和俄罗斯的紧密合作,更进一步地认识候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尤其是怎么样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非常重要。”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大丰台 东台台
编辑:李琳娜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