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学阶段是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的身心健康都要求家长老师提高注意力。而校园欺凌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更会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理、精神创伤,严重影响日常学习、生活。因此,预防学生欺凌,杜绝欺凌事件发生,没有谁能站在门外观望。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欺凌,首先要克制情绪、保持冷静。鼓励孩子勇敢地说出来,并认真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及时与校方沟通,同时注意收集、保留相关证据,必要时可选择报警,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孩子。尽量避免与欺凌者或其家长单独接触,以免事态恶化。如果孩子因遭受欺凌而出现心理问题,应及时向心理专家求助。
(1)不携带较多的钱、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
(2)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
(3)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故意殴打他人、暴力侮辱他人、暴力索取他人财物、故意非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有可能构成我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强制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1)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不过分溺爱孩子。家长的过度溺爱容易使孩子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滋生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
多与孩子沟通,尊重、关心孩子。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人,无论工作再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切忌“棍棒教育”。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当孩子犯错时,要耐心说教、正面引导。棍棒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感、遗弃感甚至是逆反心理。
培养孩子的日常良好习惯。鼓励多与同龄人交往、沟通,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防范孩子夜不归宿,沉迷网络,尤其是避免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影视作品、视频直播和网络游戏。
定期与老师、其他孩子家长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在校情况,尤其是交友情况,避免孩子与一些“不良少年”接触甚至拉帮结伙。
加强法治教育。重点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
如发现异常动向,需及时、如实与班主任沟通,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
对校园欺凌说不!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李琳娜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