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坚持民生优先发展导向,持续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实习记者 荀雅:“红红火火过春节,正如这鲜红的草莓一般。走进新民村的一处草莓种植园,浓郁的草莓香气扑面而来,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长势正旺,果香四溢,草莓甜蜜上市,结出致富幸福果,当地利用科技赋能,撬动育种、销售、采摘、乡村旅游等草莓全产业链,让果农们共享‘莓’好生活。”
看着红彤彤的草莓,种植户李万选笑逐颜开。他告诉我们,现在种植草莓采用的是高架无土栽培技术,吃着“营养餐”,住上“小高层”,通过水分、光照、植株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措施,配以智能化物联网系统进行精准管理,满满的科技范儿。
草莓种植户 李万选:“我从事草莓种植已经15年了,从原来的地摘大棚种植,发展到现在的高架大棚,草莓种植的科技化水平越来越高了,我们的收益也越来越好了。亩产收益今年预计能达到4万元左右,今年总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
一颗颗草莓,串起一个个莓农的致富梦。在新民村,像李万选一样通过发展草莓种植创业致富的有200多户,他们通过发展“一户一棚”,户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全村草莓种植规模超过3000亩。当地也因势引导,依托本地草莓产业基础,建成高架草莓连片大棚30万平方米,并与江苏省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知名院校联合打通产学研用融合路径,建成10万平方米的草莓脱毒种苗繁育中心,从引进种源、组培育苗到控制空气环境、土壤环境,不断深耕草莓“试验田” ,利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实现了草莓的绿色、健康生产,“甜蜜”的草莓经济也让当地莓农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滨海县条河小花生专业合作社是界牌镇一家集小花生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今天,记者在合作社的生产车间看到,村民们正忙着筛选出籽粒饱满的花生,随后再进行加工。春节期间,花生成为抢手的年货,合作社现在每天加班加点,增加人手,满足市场供应需求。
滨海县条河小花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盛斯延:“从过去单一的花生种植,到如今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从过去的全程人工作业,到现在的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机械,运用新技术,通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逐步走上轨道,走向成熟。”
据了解,今年合作社共种植小花生1000亩,带动周边500多户村民种植,合作社里的工人大多是周边村民,村民不仅直接享有土地流转收益,还通过为合作社打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小小的“花生果”正化身乡村“振兴果”,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需求急、覆盖范围广、群众感受度强的项目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重点推进,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去年我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80%。新增城镇就业超7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4.1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突破9万人。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00元、增长6.4%,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苏北第一。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兴办民生实事,并对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胡熙雅 黄蔚 荀雅(实习)(自采)盐都台 滨海台
编辑:孙婕敏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