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民生热点

铁血荣光铸忠魂 红色基因代代承

时间:2024-01-19

一座城市,有其最坚固的内核,那是历史的积淀和造化。在盐城,红色是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底色。站在盐城市中心“大铜马”雕塑面向朝阳,与它遥相的新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静静矗立,守望着盐城这座英雄之城。它见证了一支铁军的浴火重生,也见证着新四军一往无前的东进精神,在盐阜人民血脉里传承赓续。

1941年初,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并统一整编部队。军部重建保留了红色革命力量,一系列建设工作迅速开展,铁军犹如凤凰涅槃,在挫折与磨难中浴火重生。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 陈风亮:“新四军从1937年建军到1947年撤销番号,在10年的历史中曾使用过多种证章。如抗敌、铜质圆形胸章、新四军等。但影响之大莫过于以N4A为符号的臂章。用英文NEW的开头字母N、4和A组成N4A,代表新四军。这种臂章用石版印刷,线条简洁流畅,配以白底蓝字,醒目有力,很快就在新四军中广泛使用。”

事实证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对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打退国内反共和投降逆流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新四军迅速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转折点。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 陈风亮:“新四军放手发动群众、纵横敌后战场,先后对日伪军作战2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0余万人,建立了地跨5省的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新四军也从建军时的1万余人发展到了抗战胜利时的21万人。”

为了弘扬铁军精神,1984年5月,经中宣部和江苏省委批准,在盐城兴建新四军纪念馆,1986年10月10日,新四军纪念馆正式开放。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专题反映新四军抗战历史的大型综合性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为抗战史保存珍贵证据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 陈风亮:“全馆由主馆区、重建军部纪念塔、重建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旧址泰山庙三个部分组成,总占地近120亩,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0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书画作品等近18000余件(套)。1986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3800万人次,已成为我市传承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宣传展示窗口。”

红色精神激发前行力量,在盐城,一处处红色地标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位于盐城市解放北路盐中巷1号的抗大五分校旧址,是不得不提的“铁军精神根据地”。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的热血青年投身抗日事业,1940年11月,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决定建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五分校。

盐城市初级中学 党总支书记 校长 韩俊元:“1940年11月,抗大五分校在盐城正式创建,刘少奇兼任政委,陈毅兼任校长。就在这张江淮日报上,刊登了抗大五分校第一期的招生简章。我们来看这幅油画,简章刊出,生源如潮。华东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爱国青年,他们踊跃报名,参加抗大五分校的学习,为投身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的建设积蓄能量。”

2016年,盐城市初级中学对抗大五分校旧址进行重新的翻新和布置,现在,这座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已经成为该校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盐城市初级中学 党总支书记 校长 韩俊元:“我们每周会在这间复建抗大教室的实境课堂,开展团员、青少年活动,充分利用好这一份非常独特的资源,将历史的遗存变成我们鲜活的教材,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底生根发芽,结出砥砺前行的自信自强之果。”

伟大铁军精神,为盐城注入了红色基因、塑就了城市精神。如今,在盐城这块经受抗日烽火考验和洗礼的土地上,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华中工委纪念馆、248处红色遗存,98家市级以上爱国教育基地,128个烈士命名镇村,让新四军的红色血脉赓续传承。

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 陈风亮:“作为新四军纪念馆的讲解员,我们将不负时代重托,坚守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如既往地讲好红色故事、积蓄奋进力量。”

八十三载岁月如歌,在盐城这块红色版图上,新四军铁军精神熠熠生辉、灿若星海,继承了铁军精神、传承了红色之魂的盐城建军路,正在新时代征途上焕发青春,越加灿烂。盐阜儿女始终用铁军精神滋养初心,践行使命、不懈奋斗。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王慧 陈辉

编辑:蒋璇


编辑:蒋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