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盐城

“盐城范”,全面起势!

时间:2024-01-07

在新能源领域

盐城已形成了全产业链,装机规模、装备制造走在了全国前列

在农业领域

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是长三角的“米袋子”“菜篮子”

在生态领域

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这两块世界级“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对于盐城而言

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美丽生态

是城市的“三大名片”

也是扛起

“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

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盐城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在牢记国之大者、彰显城市地位上实干争先,展现清洁多元的能源体系、农业的重要份额及独具优势的生态禀赋,持续深耕厚植,实现更高层次发展,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图片

迎风沐光 绿能澎湃

1月5日,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重大项目落户盐城,将助推盐城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体系,加快新能源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迎风沐光,绿能澎湃。产业基础坚实、开发应用全国领先、海上风电全国领跑、风电链条全球领先、光伏规模全国首位、龙头企业领航作用凸显……“风光名城、绿能之都”,盐城坚定不移将新能源作为盐城的名片产业来打造。

图片

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我市不断擦亮绿色能源名片,积极推进“风光火气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布局。科学有序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

截至2023年11月底

盐城新能源

发电装机容量1380.1万千瓦

同比增长10.6%

占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21.6%

全市新能源

累计发电量249.8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6%

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6.4%

占盐城全社会用电量的57%

图片

一排排风机迎风转动,一片片光伏板向阳而生……在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随处可见绿能涌动的生动场景。依托风光富集资源、风电完备产业等优势,射阳港低(零)碳产业园与龙源、华能、中广核等头部企业合作,建成近海装机容量70万千瓦、陆上99.7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5.2万千瓦,年发电量37亿千瓦时。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实现省委赋予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的“破题之钥”。制胜新赛道,盐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

图片

盐城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成立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认证联盟,3个低(零)碳园区和市开发区列入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盐城高新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大丰获批“双碳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积极推动黄海湿地生态资产投融资模式创新,带动碳汇融资16亿元,盐城作为省唯一的设区市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双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

以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为契机,当前盐城先行先试、探路领跑,正全力打造世界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全国晶硅光伏产业集群、沿海绿色氢能产业集群和长三角新型储能产业集群,由此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现“双碳”行动力的一扇重要窗口。

田野生“金” 乡村和美

规整的农田,阡陌纵横的机耕道,伸向远方的沟渠……在明媚的冬日阳光下,亭湖区便仓镇金陈村的“良田美景”尽收眼底。通过农户田块互换,调整农田布局,零散田块连成了一大片,田地四周也没有了泥泞的田埂,取而代之的是硬化的水渠。整理出来的大片农田,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种粮大户们争着流转。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4个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亭湖区创新“小田变大田”改革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有效路径案例入选。亭湖版“小田变大田”日渐成为惠民利民的“金字招牌”,截至目前,该区已在14个村进行推广,覆盖5721户农户共计35552.11亩承包地,粮食种植面积增长6.3%,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区建成高标准农田37.9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5%

图片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农业总产值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盐城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发挥好“空间大、生态好、农业强”的优势,全力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

2023年

全市粮食产量预计达143.8亿斤

创历史新高

连续9年超140亿斤

盐城作为全省唯一的设区市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小田变大田”改革做法被中央一号文件吸收推广,响水创成国家农业科技园,滨海陶湾海洋牧场创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图片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围绕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我市加快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拓展力强、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选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首批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1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7个,拥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300余家。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等6条重点产业链实现前延后伸,“1+9+N”品牌体系初步构建,农产品加工产值超3600亿元

图片

和美乡村,宜居宜业。我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服务延伸,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生态富民廊道,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新时代农村。

2023年

全市改善农民住房1.9万户

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59公里

完成农村改厕9.6万户

1镇6村入选

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

新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3个

总量达83个

全省第二

射阳、滨海、盐都

入选第二批省数字乡村试点

沿海绿城 生态之窗

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这两块世界级“金字招牌”,东台条子泥、大丰川东港成为全国美丽海湾,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成为世遗“闪亮名片”,一个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汇聚八方宾朋。

“国际湿地”和“沿海绿城”的浪漫叠加,让盐城成为万物共生、万鸟翔集的湿地之城,更成为市民惬意栖居的诗意家园。优良的生态环境正成为盐城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图片

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更大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2023年1至11月

全市PM-2.5浓度26.6微克/立方米

优良天数比率82.2%

均居全省前列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

比例达94.1%、100%

建成幸福河湖135条

全省领先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创历史新高

94.5%

超年度目标任务31.5个百分点

加快“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美丽海湾、幸福河湖建设,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湿地修复,盐城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盐城首获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市,条子泥、蟒蛇河入选全省最美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大丰川东港入选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大力推进盐碱地造林试点工程,全市共完成盐碱地造林4335亩

图片

构建湿地保护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为全球生态治理探路。

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

湿地保护率达54%

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4%

目前统计到生物物种3308种

记录鸟类达436种

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0.17%

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成功在盐城召开,达成包括《盐城共识》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成果,成为展示发展成效、扩大城市影响、集聚各方资源的国际盛会。

图片

积极拓宽生态价值转化路径,生态旅游蓬勃兴起。2023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30万人次,同比增长88.7%,黄海森林公园获评全国首家零碳旅游景区,马家荡等3个景区新晋国家4A级景区,建湖九龙口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东台荣获全国“两山”转化实践优秀城市,建湖获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

图片

东风海上来

奋进正当时

盐城不断擦亮“三大名片”

全面突破国家所需

盐城所能的事项

正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助力江苏未来发展

彰显盐城特色优势的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来源:盐城发布

编辑:朱 洁

编辑:小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