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紫金文艺评论| 观四季画卷,品江淮之美 ——评杂技诗剧《四季江淮》

时间:2023-10-09

春华秋实,夏蝉冬雪。由江苏省杂技团创作的杂技诗剧《四季江淮》用四季之景串联起新颖别致的杂技和舞蹈元素,用紧贴时令的唐宋诗词描绘出一幅幅人与自然的和谐图谱。《四季江淮》在杂技演员的倾情演绎下,在景情融合的灵动设计中,不禁让每一个观看者都沉浸在美不胜收的江淮好景色。

一、以诗化情,显四季之灵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创作者在《四季江淮》中融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十四首展现时令节气的唐诗宋词朗朗上口,搭配具有江淮特色的腔调诵读放置于每一篇章的引入处,让观众在视听感受上都能够有充分遐想的空间来享受四季图景。与此同时,创作者也用诗词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意境之美提升、烘托、渲染舞台画面之美。“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展现的是柳绿花红的春:水里菖蒲繁茂,岸上杏花满树,各种花朵竞相开放的春天繁荣景象;“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让人联想起热烈忙碌的夏:清凉夏日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里,仿佛一色;来到寒露时节,“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如诗如画的秋季,萧瑟稀疏的梧桐树叶上,露水凝结成霜泛出闪亮的光茫;“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创作者选取了丹顶鹤和梅花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丰富“冬”的含义,让观众由此联想到大地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的盎然景象。

二、融合交汇,展剧作之新

值得一提的是,创作者将非遗杂技与非遗淮剧进行融合交汇,展剧作之新。具有特色淮剧道白和充满江南水乡之韵的乡音出现在观众的听觉中,整部作品最终呈现出建湖杂技的“惊、险、奇、美、难”和淮腔淮调的乡音悠长,让人流连忘返。

《四季江淮》是舞蹈和杂技的有机结合,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具有南派杂技艺术特征的二十余种杂技元素,也可以欣赏到曼妙灵动的绰约舞姿。创作者富有想象力地将这两种艺术表现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互相映照的化学反应,也让观众在多重美的观感下悠然自得的欣赏这样一幅特殊的四季景图。《弹球》如柳絮般自由活泼、《花式空竹》借助道具营造出春耕农忙之景象;《蹬伞》柔美秀丽,展现出曼妙柔情的河湖之美;《对手》《晃梯》坚毅有力,传达出了秋收时分的劳作欣喜;《吊圈》下的丹顶鹤活灵活现,《顶枝》中的腊梅勇毅坚韧。除此之外,创作者还在每一篇章的开篇处运用组合造型进行氛围渲染,利用舞美置景变换色调和投影,不仅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充分展现了四季变换和江淮流域的景色,还能够让观众观看时由复杂的肢体语言进一步理解作品的韵味。

三、绿水青山,讲大国之美

四季更迭万物变换,绿水青山互为邻,是脚下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不可忽略的新命题。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美学上构成了审美的主客观关系,自然美不止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更是人在自然中获得的审美对象化。如果说古典主义对美的永恒性的追求体现在人类对自然之中结构、色彩、音律、调性等和谐关系的探索。那么这种人文之美,也并非纯粹是主观创造,而体现了自然本身的和谐性规律。所以纵观从古至今的艺术作品发展变化,都从某些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以及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美的理想的不同形塑,当下亦是如此。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色,象征着生命, 代表着对山川草木生命之延替的期盼,更是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杂技诗剧《四季江淮》以人文时令为基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用杂技语言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润物无声的细致巧思展现大国之美,用艺术手法传递保护环境的纯净底色。这不仅是杂技与思想的结合,更是作为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的“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品质,令人回味无穷。

吴思晗(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2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 )

编辑:李琳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