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中国日报》(China Daily)整版点赞盐城!

时间:2023-09-19

9月18日

《中国日报》整版刊文点赞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在盐城举办 共商生态战略

和盐城在绿色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图片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

亚洲大陆边缘

保护最好的沿海淤泥质潮间带湿地

这片肥沃的土地

兼具海洋、湿地、森林

三大主要生态系统

9月18日

《中国日报》

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将在盐城举办为契机

点赞盐城

为打造绿色生态、绿色生活

绿色发展之城

推动可持续发展

所作的努力与成就

题为《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办 共商生态战略 盐城倾力打造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之城》的文章指出,依托2023年全球滨海论坛会议,盐城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独特的品牌,提高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并分享其在生态保护和滨海湿地保护方面的经验。

题为《城市改善环境助力绿色经济发展》的文章认为,围绕建成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宜居之城,盐城正努力把绿色发展转变为繁荣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题为《珍禽见证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的文章提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盐城加大了保护力度,探索保护滨海湿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盐城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和坚实的发展基础

拥有长三角中心区域

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

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

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每年数百万只候鸟

在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

迁徙过程中

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

文章十分认可盐城条子泥湿地在鸟类保护中的作用。《中国日报》在文章中指出,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勺嘴鹬的认可,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有超过140种鸟类适合在那里生存。而目前,在条子泥湿地观测到的最高纪录为224只勺嘴鹬,足以证明盐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2019年7月5日,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14个、江苏第1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空白。申遗成功后,盐城加大了保护力度,探索保护滨海湿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

同时,文章提到,过去村民以海上捕鱼、近海水产养殖为生。近年来,当地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附近的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湿地等旅游发展还带来了经济效益

此外,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盐城的新的城市名片和突出特征。凭借丰富的资源,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首家新能源发电超过千万千瓦的城市。未来将继续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发展,稳步开展深海、海上风电建设示范,加快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盐城正在抓住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珠三角、欧洲等地区工业项目溢出带来的机遇。预计今年工业经济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50个 。

中译全文如下

图片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在盐城举办

共商生态战略

盐城倾力打造

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发展之城

中国东部江苏省盐城市将于9月25日至27日举办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论坛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共同主办,包括开幕式、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其他活动,主题为: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

论坛邀请了青年、女性代表,相关政府部门代表,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学术界,企业代表等。将分享滨海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生动实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将发布实践成果,扩大伙伴关系,建立国际共识,响应相关国际公约和全球倡议。

论坛期间将发布关于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的报告大纲。此外,还将发布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英文版(2023年),以及减少生态灾害和加强滨海保护的国际案例汇编。

论坛将邀请与会者参观黄海湿地博物馆。该博物馆拥有1000多件展品,主要是包括抹香鲸、丹顶鹤和麋鹿在内的动植物标本。更重要的是,它通过数字沙盘模型、全息装置、4D电影等技术和服务展示了黄海生态区的代表性湿地和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栖息地。

此外,论坛期间还将举办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展、观鸟设备展等各类展览,增强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全球滨海论坛前身是2017-2020年举办的黄(渤)海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加强了在黄海生态区区域内的多边合作。也为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22个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沿线国家和地区搭建了合作平台,共同深化滨海湿地和候鸟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是全球九大迁飞路线之一,北起俄罗斯远东地区和美国阿拉斯加,向南一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019年,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盐城市表示,论坛的升级可以更好地促进以滨海湿地生态管理、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为中心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当地官员表示,该论坛还有望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在全球生态治理方面的实际行动。

对盐城来说,通过论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独特的品牌,提高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并分享其在生态保护和滨海湿地保护方面的经验。

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保护最好的沿海淤泥质潮间带湿地。每年数百万只候鸟在沿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迁徙过程中在盐城停歇、繁殖或越冬。


城市改善环境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江苏盐城以推进绿色发展为目标,努力成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窗口和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

世界正迎来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特征的新产业革命和技术变革。

盐城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坚实的发展基础,拥有长三角中心区域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

凭借丰富的资源,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首家新能源发电超过千万千瓦的城市。新能源发电量占社会总用电量的60%。

2022年盐城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值居江苏第一。粮食总产量达到143.20亿斤,成为华东地区至关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围绕建成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生态、绿色宜居之城,努力把绿色发展转变为繁荣之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022年,盐城市新能源、钢铁、晶硅光伏产业销售额突破数千亿元。重大项目助力盐城GDP增速达到4.6%,全省第一。

目前,盐城正在抓住上海、南京、苏锡常地区、珠三角、欧洲等地区工业项目溢出带来的机遇。预计今年工业经济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50个 。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是盐城的新的城市名片和突出特征。盐城将加快发展制造业,着力培育一批优势产业、标志性产业、特色产业。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全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力争启动两到三个国家级示范智能工厂、5G互联工厂和工业互联网试点。

盐城将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发展,稳步开展深海、海上风电建设示范。还在加快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区建设。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正在推动碳足迹认证、碳标签量化和碳关税。据悉,盐城将实施‘绿色供电、数字赋能、内外联动’倡议,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和各领域行业冠军的联系,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珍禽见证了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去年冬天,11只火烈鸟出现在盐城东台的条子泥湿地,悠闲地在黄海沿岸广阔的盐沼上飞翔、漫步、觅食。火烈鸟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之所以出现在条子泥湿地,主要是因为它们对适宜栖息地的偏好。

盐城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说:“2015年,我们在条子泥观察到第一只火烈鸟,可能是一只流浪鸟,去年有11只,今年可能更多。”

条子泥湿地总面积约86,000公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2019年7月5日,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14个、江苏第1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空白,条子泥是遗产地重要一部分。

正如王卫国所说,近年来,条子泥在鸟类保护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全球种群仅有约600只,以其喜欢吃小食物和对沿海盐沼苛刻的选择标准而闻名。如果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得到勺嘴鹬的认可,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有超过140种鸟类适合在那里生存。目前,在条子泥观测到的最高纪录为224只勺嘴鹬。

申遗成功后,盐城加大了保护力度,探索保护滨海湿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这片肥沃的土地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主要生态系统。海岸线582公里,湿地面积769,600公顷,其中近岸和滨海湿地约52.15万公顷。

旅游业

从条子泥向东北开车不到30分钟就到了黄海森林公园,巴斗村就在森林公园边上一条路的尽头。弶港镇镇长阮成伟说:“全村有203户669人,人均年收入超过5万元(6848美元)。”

过去村民以海上捕鱼、近海水产养殖为生。近年来,当地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附近的黄海森林公园、条子泥湿地等旅游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巴斗村投资4000多万元开发三水滩休闲旅游度假村项目,还新建了游客中心、渔民之家、初心广场、巴斗泉驿站等景点,以及餐馆和民宿。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李琳娜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