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子弹毫不留情地从前线士兵头顶呼啸而过时,后方的商店里却是一派生意兴隆的和平景象:熟客们怡然自得地品尝着咖啡,战争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一名坦克部队指挥官在准备抵御意图跨过卢瓦尔河的敌军时被当地居民杀害,居民的理由是不希望有流血事件发生;诸多市长拼命要求部队不要进驻他们的城镇……这些场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法国。
一战时期还是中流砥柱的法国,为何在二战期间却迅速沦陷?固然,德国闪电战威力强大、法国统帅战略失误以及法国工业与军备落后都是其惨败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我们或许还能从上面的场景中窥见到法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全民国防教育的忽视。
与一战前法国为数不少的人大肆叫喊战争,鼓吹对德复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日益逼近时,法国绝大多数民众却受到了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在绥靖政策的指引下,法国政府几乎放弃了国防教育,国民厌战情绪高涨,许多公民试图逃避兵役,他们对于决定国家命运的战斗,在精神上毫无准备,一厢情愿地想从法西斯国家尤其是纳粹德国处乞求和平。当法国被迫向德国宣战后,面对敌人,法国民众毫不意外地没有展现出同仇敌忾的气势,相反他们惊慌失措。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利用一切可以加快速度的交通工具逃离巴黎,甚至阻挠军队抵抗敌军。麻木不仁的民众以及未被充分调动的民族情绪将法兰西一分为二 ,不够团结的法国无论如何也无法再次赢得1918年的辉煌。
近代的中国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当时的政府也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国防教育,但在动荡的政权更迭之中,许多国防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有很大局限性的国防教育,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鸦片战争失败后的丧权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南京大屠杀30余万同胞的遇难……曾经的屈辱史,一次次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没有一个巩固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历史的教训也给了我们清醒的答案: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
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领导体制机制改革,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建立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筹划举行一系列重大庆祝纪念活动,极大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全民国防意识不断增强,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9月以来,广东省各地组织新兵入伍欢送活动,为即将开启军旅生涯的新兵们送行;河南平顶山,向民众展示战争年代和现代时期部分武器装备模型;各地学校组织“开学第一课”,将国防教育课放在突出位置,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们讲述红色故事、英雄事迹……“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此次“全民国防教育月”,全国各地利用新颖的形式载体,将红色的价值内核传递到社会各行各业,使国防教育渗透到寻常百姓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深入、持久、生动的国防教育,将引导全社会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从而汇聚起众志成城、强国强军的强大意志力量。
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既要靠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也离不开军队的积极协同和支持配合。近年来,军队支持参与全民国防教育,在教育内容、师资力量、装备设施等方面为全民国防教育普及深化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充分挖掘军队资源,充分发挥军队优势,必将有力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前不久,2023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在长春举办,空中表演、地面静展、亲身体验,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公众体会到人民空军的风采,现场不少青少年发出感叹:“长大我也要参军!”7月下旬,空军多架运-20(代号鲲鹏)从全国5个登机点起飞,集中运送新飞行学员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网友纷纷表示“实名羡慕”。南部战区海军某护卫舰支队,邀请广安市邻水县海军希望小学的学生们上军舰、下深舱,学习感悟“深蓝文化”……人民军队通过一项项具体活动,让公众增进了对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认同感。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和人民对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寄予更大期望,对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让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今天,是我国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国多地试鸣防空警报,旨在引起人们对国防建设的重视。当然,全民国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单靠纪念日和活动月,需要的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让全社会常怀危机意识和国防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夯实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