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文汇报》通版点赞盐城
绘和谐共生画卷 探绿色发展之路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即将拉开帷幕
从广袤的黄海之滨
到富饶的里下河平原腹地
从澎湃的黄海海潮
到宁静的河流湖泊
从葱郁的森林
到繁衍生息的湿地精灵
江苏盐城
展开了一幅幅
生机盎然、万物生长的新画卷
聚焦价值实现擦亮生态名片,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盐城范例”;
在全省先行先试,全力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即将在这里召开,会议将为全球滨海地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盐城向绿而行,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盐城范例”
八月的条子泥湿地,一年一度的候鸟秋季迁徙拉开帷幕。候鸟“先头部队”已抵达这个重要的“国际机场”,迁徙大军将陆续抵达。潮起潮落,飞鸟翔集,鸟与海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美好画面。
绿色是盐城最大的资源
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
盐城兼具海洋、湿地、森林
三大生态系统
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
76.96万公顷湿地面积
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约52.15万公顷
是国家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
两大战略交汇点
展示着生物多样性的神奇魅力
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日益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成功申遗四年来,盐城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守护独特生态资源,发挥世遗品牌效应,擦亮美丽生态名片,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推进遗产地生态旅游重点节点策划,努力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遗产保护与旅游协同并进,带动遗产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盐城范例”。
一路探索,一路创新
加强遗产生态价值探索,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让湿地保护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继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后,条子泥湿地打造鸟兽共生“新样本”,恰当处理黑嘴鸥和麋鹿两个竞争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
从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到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
继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2022年盐城又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3.37万亩,位列全省第一。全国首个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滨海湿地类生态修复项目加快实施,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支持。此前,“NbS”被写入市党代会报告,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持之以恒的守护与改善,激发出湿地的更强活力。目前,盐城已经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2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处国际重要湿地、1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级市,建有九龙口、大纵湖2处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62%。
盐城已记录鸟类436种,占全国鸟类种类的31%,珍稀濒危鸟类共计117种,包括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37种;麋鹿种群数量增至7840头,占世界总数的近70%。
全力办好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盐城在坚定不移保护生态、擦亮世遗品牌中取得新成就,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上不断实现跨越赶超。
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这两块世界级“金字招牌”,黄海湿地博物馆建成开放,东台条子泥、大丰川东港成为全国美丽海湾,麋鹿、丹顶鹤、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成为世遗“闪亮名片”,一个面朝大海、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汇聚八方宾朋。
搭建引领生态治理的
全球机制性平台
通过国际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
保护滨海湿地的全球共识
是盐城这座国际湿地城市
持续多年的追求
今年,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召开。说起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不得不提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自2017年起,盐城连续4年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成为滨海湿地生态保护领域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在此基础上,相关国际组织呼吁建立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全球滨海区域交流合作平台,专家学者建议依托该会议主办全球滨海论坛。
2022年1月,由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预备会议)在盐城举办,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全球滨海论坛的倡议》,正式组建了论坛的国际筹建工作组。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是盐城历史上承办等级最高的会议,也是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交出的一份年度答卷。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是让全世界感知新时代中国魅力和盐城风采的重要窗口,也是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重大机遇。
“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全力以赴谋划好、举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充分展现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图景,切实把重大活动效应转化为地方高质量发展动力。”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对盐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据悉
9月25日—27日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将在盐城召开
本次会议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将围绕“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等话题开展讨论,分享推动滨海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推出务实成果、扩大合作伙伴、凝聚国际共识,与相关国际公约及全球倡议协同增效,打造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绿色低碳激活发展新势能
每天200辆左右原材料车自动进入立体仓库,300辆车左右成品自动装车出厂,通威太阳能(组件)盐城基地生产繁忙。作为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单体规模最大的智慧工厂,这里单GW的人力配置比目前行业平均至少降低30%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极大增强。
项目1月份开工,5月底完成首件组件顺利下线。短短4个月,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达效,通威项目如此迅速推动,离不开盐城在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强劲布局,而这背后是该市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坚定决心。
“力争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初步展现现实模样,到2030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城市。”今年“新春第一会”上,盐城提出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破题之钥,推动绿色转型。
美好蓝图
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付诸行动
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
正是盐城制胜新赛道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
关键一招
7月,盐城召开低(零)碳产业园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向海内外发出共建低(零)碳产业园的盛情邀请。
聚焦“双碳”目标、紧扣“低碳”发展、引领“零碳”未来,盐城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盐城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低(零)碳产业园建设为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盐城范例”。
在低(零)碳产业园暨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上,盐城明确提出“到2025年,低(零)碳园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建成3至5个低(零)碳园区。到2030年,全市高标准建设低(零)碳园区实现县域全覆盖,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力争达到90%”。
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盐城绿色低碳发展气势如虹,新兴动能更加强劲。
☆ 上半年,成功争取3个低(零)碳园区和盐城经开区开展省级新型电力系统园区建设试点,为就近消纳绿电奠定基础;
☆ 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47.8亿千瓦时,增长7.4%,占全省28%,占全社会用电量66.4%;
☆ 盐城新能源产业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示范集群。
潮涌黄海,激荡奔腾
绿色发展,动能澎湃
执实干之笔,扬争先之志
坚定竞逐绿色低碳发展的崭新赛道
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盐城正以
“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
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
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来源:盐城发布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