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上午,新华社记者的镜头,定格了这样一个瞬间——
新华社记者 殷博古 摄
在黑龙江尚志市老街基乡龙王庙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农田察看水稻受灾情况。稻田里仍留有过水的痕迹,但已灌浆的稻穗正逐渐成熟。不远处的玉米也接近收获。
收成事关百姓收入、粮食安全。汛期以来,防汛救灾、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是总书记深深的牵挂。
早在今年7月初,全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就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会商研判,做好监测预警,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7月份在江苏、四川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密切关注汛情,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不久后,针对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总书记再次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切实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北京、河北、天津、东北……汛期以来,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开会议,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对持续做好抢险救灾、抢修恢复特别是受灾群众生活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为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2022年粮食总产量1552.6亿斤、占全国11.3%,连续13年居全国首位。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农田遭受洪涝灾害。尚志市是此次洪涝灾害最严重地区之一,全市17个乡镇、161个村、23个社区不同程度受灾。
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当下秋粮生产也进入关键期。在这个时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黑土地,走进稻田察看水稻长势,了解受灾情况,慰问受灾村民,亲眼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的进展,亲耳听一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声,为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加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保障秋粮生产提供坚强有力的指导,进一步凝聚起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力量。
秋分将至,神州大地进入最美的季节。不误农时,颗粒归仓,十多天后,中国将迎来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