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坛村以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孙永坛烈士名字命名。该村原名为孙家大尖,在明朝初年,由洪武赶散时从苏州阊门迁入的路、孙、吴三姓十几户人家聚居而形成自然村庄。为了让革命烈士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孙家大尖在成立农业初级社时,由中共海河区委以烈士英名命名为“永坛农业初级社”。1955年,与路尖初级社合并,成立高级社,仍以“永坛”命名。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隶属火星人民公社,永坛高级社改称为永坛大队。1959年成立阜余人民公社时,又划归阜余公社管辖,仍称为“永坛大队”。1983年撤社设乡时改称为“永坛村”,2001年撤乡建镇,村名一直沿用。
永坛村村部
孙永坛
1916年5月出生在射阳县原阜余镇(今属海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幼时聪明好学,在私塾读书四年就完成了六年的学业。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年21岁的孙永坛报名参加了地方武装,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1942年11月,中共射阳县委员会成立。孙永坛所参加的地方武装改编为海河区运输大队,孙永坛任大队长。1944年2月,孙永坛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为了补充解放军兵源,海河区委决定在路尖和孙家大尖征兵32人。经过动员,当时已报名31人,尚缺1人,在实在无法找出合适人员的关键时刻,孙永坛主动请缨,要求组织批准他参加解放军。于是区委决定由孙永坛带领32人立即入伍,开赴前线。1947年3月,孙永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2纵队34旅100团3营9连指导员。在解放灌南马厂战斗中,孙永坛同志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1岁,他所在的连队光荣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赢得了解放灌南的胜利。
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70多年前,孙永坛等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在中国大地上铸就了一座座丰碑。今天,永坛村的父老乡亲时刻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壮举,全村人民继承先烈的遗志,把烈士的英勇献身精神转化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正能量。党的十九大后,永坛村党总支每月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永坛党总支的学习园地里,始终悬挂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孙永坛烈士证明书》,大家每次参加党员活动时,都以此作为一面镜子,照一照、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永坛村生态种养基地
近年来,永坛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村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小康,已连续4年获镇目标任务考核综合奖。该村稻鸭鱼复合种养基地位于S329省道北侧海河镇永坛村一组、二组境内,复合种养中不施化肥、不施农药、不施除草剂,整个生产过程都有记录、监控,产品质量可追踪溯源,实现了效益成倍增加。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