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探寻红色印记:亭泉村

时间:2023-08-04

亭泉村以烈士王亭泉命名,位于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的西南部,南临中山河,西与二汾村接壤,北与中心村毗邻,东与梅湾村相连。

王亭泉

1913年7月出生于淮安涟水县第五区(今响水县海安集社区)。1939年3月,日军侵占陈家港后,王亭泉拖儿带女“跑反”至七套四汾港。1942年初,党组织派汪发明到四汾港建立农会组织,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斗争。苦大仇深的王亭泉被选为村农会会长。他带领穷人与王文考等地、富反动分子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要求他们补发克扣伙计的工钱、减轻佃户的地租。

1942年4月,王亭泉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乡中队。同年,滨海二区扩建区队,王亭泉调入区队,任二排副排长。经常在六套、七套、凡集、大沟、李圩一带活动,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反“伪化”战斗,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同年底,王亭泉被编入滨海总队,任3连2排排长,转战中山河两岸及潮河南岸。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3月20日深夜,王亭泉奉命带领一个侦察班到响水伪顽据点附近侦察,完成任务返回时,在汪圩村遇到常备队百余人,他果断指挥战士们突围。战斗中,为掩护最后两名战士撤退,王亭泉不幸头部和胳膊中弹,当场牺牲,时年32岁。

为纪念王亭泉烈士,原滨海区委决定将四汾港乡命名为亭泉村,当地小学命名为亭泉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七套乡人民于1956年重建亭泉烈士墓,并将亭泉村民办中学命名为亭泉中学。2013年、2014年,当地政府投入30多万元,先后两次重修了烈士墓,扩建了烈士陵园来纪念王亭泉等32名烈土,并将烈士陵园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年来,响水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发展地方经济,不断改善民生福祉。亭泉村是苏北有名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早在解放前就有人栽植杜仲树,20世纪80年代初,杜仲树栽植面积已达6.67公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杜仲皮的价格不断上涨,村民对栽植杜仲树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七套乡逐步建成了以亭泉村为中心的333.33公顷杜仲树种植基地。村内建有杜仲茶厂,另有白芍、黄芪、白术等中药材。1996年亭泉村被农业部命名为“华夏杜仲第一村”。该村生产的“亭泉牌”杜仲茶,蜚声大江南北,跻身国内各大市场。该项目2008年进入响水县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除中药材外,亭泉村还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利用中山河宽阔的水域开发20公顷滩地用于水产养殖,亭泉村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曹雅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