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时堰镇沙杨村,原名孟家垛,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因第一户人家姓孟而得名。1946年冬,中共时堰区委为纪念革命先烈沙杨氏,将该村改名为沙杨村。
沙杨氏
女,原名杨玉珍,1895年出生于时堰镇塘坝村一户贫农家庭。1930年,嫁给孟家垛(现时堰镇沙杨村)贫农沙世和,改称沙杨氏。1944年春,她投身革命,参加“二五”减租运动,在跟不法地主说理斗争时,她严厉地对地主说:“你们这些地主,一样活儿都不干,粮食却堆积如山;我们种田的,天天做得要命,常常没有粮食吃。这不是我们命穷,而是你们收租太多剥削太狠。你们不减租,我们吃不饱,哪来力气去做军鞋支前打鬼子,日本鬼子打不走,你们这些地主老财日子也不好过。”这番话,说得地主们连称有理,同意按规定减租。她不但立场坚定有理有据地和地主进行斗争,还积极发动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各方面工作都很出色。1946年春,时堰区“土改”运动全面展开,西孟村的贫雇农推选沙杨氏担任翻身组长。她带领贫苦农民斗地主、分田地,使西孟村的土改顺利完成,同年5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10月6日晚,叛徒姜金山谎称开参军动员会,将她和戴振中、刘存山等人骗到孟家垛西南角单舍孟士银家中。会议刚开始,反动武装人员就冲进会场,沙杨氏等三人不幸被捕,被捆在船舱里带往敌据点薛家庄。一路上,他们遭到敌人毒打,但都毫不畏惧。翌日晨,在薛家庄乱坟场,敌人杀害了戴振中和刘存山。敌人以为沙杨氏经过这一吓,肯定会说出党的机密,可是她面对敌人的威逼,没有一句口供。敌人又将她押至戴南镇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反动头领抓住她的衣领说:“夜里你再不招,我就要你好看。”沙杨氏意识到敌人要对她下毒手了,就把身上一条较为完好的青布裤子脱下来交给难友,请他们交给她的大儿子,叫儿子长大后跟着共产党、毛主席干革命,彻底消灭这些吃人的豺狼,为千千万万受害的贫苦人报仇、为妈妈报仇。当天夜里,她被凶残的敌人活埋了。为了纪念沙杨氏,1946年冬,中共时堰区委将孟家垛改名沙杨村。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组织加大对烈士纪念设施的维护、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改造资金的投入,完善各项纪念设施,在沙杨氏烈士牺牲地建成“沙杨氏烈士陵园”,供社会各界人士纪念、瞻仰。
沙杨村位于里下河水乡时堰镇后港社区西首,面积约147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107公顷。辖四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余人,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江苏省优美乡村”。全村工业企业比较发达,主要产品有耐火材料制造、石油机械制造、热镀锌加工、不锈钢石油控制管阀、金属喷塑、铸造、新型墙体保温材料、服装加工等。进入新时代,沙杨村各项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意识不断强化,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都取得有效改进,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村部大楼内设有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社会就业和劳动保障、矛盾调解、计生服务、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窗口,村民可享受“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村综合文化中心内,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一应俱全;村部大楼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鸟语花香;幸福小广场上晨练晚舞,热闹非凡,一派世外桃源风光。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