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四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住房、医疗、交通、城市建设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建市四十周年之际,《今日民声》推出《我“盐”四十年》系列报道,以市民的视角讲述城市发展变化,身临其境感受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市游泳协会会长、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薛翔,去听听他对盐城体育发展的深切感受。
1977年,我从当时的北京体育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回来之后,我就与家乡的体育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
市游泳协会会长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 薛翔:“我当时回来给我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没有封顶、水泥柱灯,实际就是一个露天的灯光球场,也是所谓的体育馆。”
1983年,建市当年,全市第一个游泳池落地开放,同时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体育场划归市体委的下属单位,为1985年从老体育馆搬迁至凌桥小区的体育场做准备,也为筹建盐城体育学校(中专)打下了基础,盐城体育的巨变也从这时开始腾飞了。
市游泳协会会长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 薛翔:“1992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城南建设大庆路体育中心。我们刚搬进体育中心的时候,教学楼、宿舍楼,包括职工的食堂、图书馆、训练场都是面貌一新,让人心旷神怡。还有,我们的游泳馆是地下温泉水,当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005年,为了承办第十届运动会江苏赛区的篮球比赛,我市建设了大庆路体育中心体育馆。这时期我们也已经陆续开始承办省级国家级体育赛事。
市游泳协会会长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 薛翔:“南边实际就是盐南体育中心,现在已经能承办世界级的赛事,从2008年规划到2018年要形成规模。”
“十三五”以来,我市连续7年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1000多片足球训练场、60多家篮球馆、103家大大小小的游泳馆(池)、各类健身步道1400公里,体育场地26351个,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进度上都处在全省领先位次。
市游泳协会会长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 薛翔:“盐城全民健身的人到哪里去这个问题,在盐城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了。”
随着体育场馆设施的日渐增多,马拉松、龙舟赛、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等富有生态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大赛事陆续举办,盐城体育也借助这些大赛,让羽翼日渐丰满,成为拉动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我市积极依托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体系,突出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大力推动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的开展。目前,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3%。同时,体育健身场馆场地建设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打造出硬实力,托起许多人的运动梦想。他们的奖牌闪亮的不仅是自身顽强拼搏的精神,更唱响了盐城体育砥砺奋进的壮丽凯歌。
市游泳协会会长 盐城体育运动学校原校长 薛翔:“群众体育大发展、竞技体育大提升、体育产业大突破,加强盐城体育强市建设,为盐城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作出更大贡献。”
回首盐城建市40周年的沧桑征程,收获的是人民群众健康素质和体育健身满意度的持续提升。四十年的发展,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成为了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体育运动也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