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专题稿件

《光明日报》整版点赞盐城!

时间:2023-07-10

今天(7月10日)
《光明日报》整版聚焦盐城

推出《黄海之滨绿满金生

——江苏盐城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和记者手记

《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家园》

一线讲述

《守护野生麋鹿种群》

三篇重磅报道

盛夏流金,海天交织

漫步在黄海之滨的湿地滩涂

绿意翻涌、鹤舞鹿鸣

白色的风车轻转

悠扬的汽笛拖着夏日余晖

步步入画、处处是景


这是一片神奇瑰丽的田园绿洲,也是一座绿满金生的产业新城。盐城,坐拥江苏省最长海岸线、最大沿海滩涂、最广海域面积,被称为长三角“绿肺”。同时,这里也是全国产能最大的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基地,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力量,共同注入城市的脉动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生态城市,盐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家底、做强绿色产业、集聚全球智慧,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盐城样本”。

厚植生态家底

绘就“诗与远方”

“582公里海岸线、683万亩沿海滩涂、4550多平方公里黄海湿地,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系统的盐城,栖息着近1200种动物。”数着手里的生态家底,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不无自豪,也倍感责任艰巨,“生态是盐城最厚的家底,绿色是盐城最亮的底色。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这颗生态明珠。”

盛夏时节,翱翔的飞鸟与湛蓝的天空辉映,啾啾鸟鸣不绝于耳,位于盐城东台的条子泥一派勃勃生机。今年5月,这里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条子泥地处黄海辐射沙脊群的顶点,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其成为候鸟迁徙的中心节点和关键区域,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在此栖息。

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推进以湿地保护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质量,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2019年,当地从一线海堤内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打造出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高潮位栖息地”

盐城市创设“政府+联盟+协会+志愿者”协同保护机制,先后组建条子泥湿地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基地等机构,常态化开展鸟类、底栖、大气、水体等专题研究,采集和研究样本超过20万个,持续发力湿地修复和生态保护。

如今,极危物种勺嘴鹬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在条子泥湿地最多时可以观测到200多只;全球濒危物种小青脚鹬,此前全球种群估计数量不到800只,到2022年,在这里已观测到1221只,连续三年刷新纪录……

坚持生态立市是盐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关键一招。该市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重大任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全力打造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市。

2021年,盐城市在全国率先将“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写入党代会报告。2022年,全市修复退化湿地面积12600亩,其中,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11770亩,河流湿地830亩;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三个全省最优”

众仙携手共登瀛,入画芳菲一望平。在野鹿荡的观星帐篷里仰望星河灿烂,在清幽典雅的水杉木屋里静听林涛阵阵……当下在盐城,黄海滩涂广袤壮丽,湖荡湿地绿意盎然。


做强绿色产业

抢跑“低碳赛道”

沿着盐城的海岸线一路行驶,成片的风力发电机组正随风转动。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截至2022年底,盐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1/5全球1/10,新能源发电量占当地全社会用电量的59%,新能源产业突破1500亿元关口。

一座“风光名城”冉冉升起的背后,是一个个新兴产业集群的加速崛起。

近年来,盐城充分发挥在湿地碳汇、世遗生态、新能源产业等方面的多重优势,锚定“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全省做出示范、在长三角塑造特色、在全国提升影响,蹚出了一条既有“含金量”又有“含绿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道路。

“十四五”开局以来,盐城围绕自身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5+2”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久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海油江苏滨海LNG接收站项目正式投产;比亚迪动力电池盐城基地一期正式竣工;长城汽车旗下的蜂巢能源、韩国SK动力电池等动力电池企业纷纷落户盐城……“风光气”等绿色能源发展已成规模,动力电池产业布局方兴未艾,多个产业集群相互配合、相互助力,让盐城绿色发展的底气更多、成色更足。

“绿”风劲吹之下,碳排放权也可质押融资。2022年8月,金额达1000万元的全国首笔基于自然的湿地生态修复蓝色碳汇贷在盐城投放。该笔贷款有效质押品为投放主体远期碳排放收益权,贷款用途为“退渔还湿”后的建川湿地生态修复和高碳汇作物培育。

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正激发出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价值的动力。2022年,盐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其中,晶硅光伏电池片、组件和风电装备综合产能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动力及储能电池产能全国第二。盐城正用绿色低碳的发展成效勾勒着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图景。

2023年春节刚过,盐城市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便是“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在抢跑绿色低碳的赛道上,盐城一直保持着时不我待的冲劲。

做好“绿色”文章,是盐城实现跨越赶超的重要课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盐城明确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等目标和任务。“力争到2025年,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初步展现现实模样,到2030年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示范城市。”


集聚全球智慧

共谋“诗情画意”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开幕式视频致辞中强调“支持举办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这是中国发出的又一次“绿色邀约”,也是一次集聚全球智慧构建人类生态共同体的伟大探索。

全球滨海论坛起源于2017年在盐城举办的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今年9月份,提档升格的新一届论坛会议即将在盐城召开。6年来,会议为全球滨海地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享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这是盐城持续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缩影。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是重要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正面临消失、退化的威胁。盐城海岸线占江苏海岸线长度约六成,盐城将海岸线当成了“黄金线”和“生命线”。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盐城创新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进行湿地修复,即依靠自然的力量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法,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辅助再生、自然恢复、保护保育等生态修复项目,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湿地保护和运行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从条子泥720亩高潮位停歇地,到大丰四卯酉生境提升项目,再到射阳1号水库生态修复工程……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全球湿地保护与修复提供了中国样本。如今,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

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盐城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这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研究了一辈子湿地科学的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深有感触,“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盐城湿地和生物种群数量不降反升。”

盐城用中国方案启迪了世界,也集聚着全球智慧,共谋“诗情画意”。全球滨海论坛的召开,意味着盐城搭建起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全力推动全球滨海论坛秘书处、NbS亚洲中心落户盐城,构建起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的长效机制,共谋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盐城,以“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保护湿地的全球共识。黄海之滨,生态绿、产业金与国际蓝正激荡交织、斑斓闪耀。


「记者手记 」

扮靓生态底色

打造幸福家园

盐城是一块神奇的地方,集森林、湿地、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于一身,黄海逐浪的雄浑气魄与星罗棋布的湖荡灵气在盐城大地上交相辉映。如果说,江河海的翻涌交汇铸就了这里的生态基底,那么,天地人容融共生的绿色坚守则为幸福生活铺就了最美底色。

盐城的美,美在坚守绿色生态的大担当。1990年,一首《丹顶鹤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故事的主人公徐秀娟因保护繁育丹顶鹤而牺牲。一个人的故事映射着一群人的坚守。退耕还湿还林、架设人工鸟巢、清退“散乱污”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融入盐城人的血脉,成为上下一心的行动自觉。盐城人坚决守好生态底线,扛起了绿色担当。

盐城的美,美在打造绿色产业的大视野。《关于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以强有力的制度规划锚定了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的新航向。生态破题,经济落脚。“十四五”期间,盐城制定了推动新能源产业迈向两个“2000”的宏伟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20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从能源生产到运用,一条条产业链交织集聚。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再到产业腾飞,他们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际绿色能源之城和国家新能源创新示范城市。

盐城的美,美在打造绿色生活的大气魄。在黄海森林公园的中央,有一座高约40米的“森林之眼”,登顶俯瞰,满目葱茏,挺拔的水杉似与天际相接。园区内不仅打造了水杉、银杏、杨树和竹林四大绿色长廊,还添设了森林课堂、少儿营地等生态景点和体验项目。盐城努力让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谱写“生态+”文化、旅游、康养等融合发展的大文章。生态资源变成发展资源,生态与发展良性循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盐城的美,美在引领绿色智慧的大格局。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这是我国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2022年11月,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期间,盐城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证书,成为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举办地。世界遗产、国际湿地、全球论坛……盐城以世界眼光呵护生态净土,不断扩大生态领域国际“朋友圈”,在生态互鉴、经济互融、发展互动上开展务实合作,将国际生态话语权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和合作力。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海与陆的交汇处,盐城人生生不息;在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结合部,盐城人选择和谐共生,积极携手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一线讲述 」

守护野生麋鹿种群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办公室主任 刘彬

麋鹿俗称“四不像”,是湿地精灵,也是盐城的生态名片。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江苏省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承担着保护麋鹿及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重要任务,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麋鹿野生种群最大、麋鹿基因库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我与麋鹿结缘是在2009年。当时,我正在攻读鸟类生态学硕士,麋鹿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我因此跟着导师第一次来到大丰,惊喜地发现麋鹿喜好生活的沿海滩涂也是鸟类栖息的天堂。从此,我爱上了这片湿地,爱上了麋鹿等湿地精灵。

毕业后,我来到保护区工作。2013年,我任保护区安全保卫处处长,主要负责巡护、救助野外受伤、被困的麋鹿。1986年,39头麋鹿从英国漂洋过海,回到麋鹿野生祖先最后的栖息地,放养在大丰保护区。通过引种扩群、行为再塑、野化放归等“三步走”,麋鹿数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巨大转变。30余年间,我和其他麋鹿守护者坚守在各自岗位,陪伴它们繁衍生息。

2021年5月,一群野生麋鹿误入大丰港附近的排灌渠内,渠水较深且四周没有缓坡,麋鹿无法自行上岸。晚上8点多,我们到达现场后实施营救,众人合力将它们拉上岸。等所有的麋鹿解救成功,天边已泛起光亮。我瘫倒在皮划艇上,目送它们离开。天光柔柔地勾出鹿的轮廓,有鹿隔着草丛回望,那画面美好得令人感动。

随着麋鹿数量激增,野外受伤、被困的麋鹿数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保护区2017年至2019年共救助麋鹿400多头,2020年至2022年每年平均救助麋鹿达370多头。如今,保护区种群数量增至7840头,占世界总数的7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领域。

根据饲养方式和活动范围不同,保护区内麋鹿分为野生、半野生、人工驯养三个种群,不同种群保护方式有所不同,未来保护区重点将放在野外麋鹿的管理上。目前野外区域向两侧扩展,南到上海崇明,北到盐城射阳,范围很广。我们会定期进行网格化调查,沿途搜寻麋鹿,了解它们的坐标点,在原生地多点放养、繁殖扩群,恢复野生种群。

鹿鸣呦呦,群鸟翔集。如今保护区内,不仅有麋鹿,还有283种鸟类以及其他各类野生动物。生物圈逐年扩大、生物数量持续上升、生态系统日趋完善。这得益于黄海湿地申遗成功后,保护区采取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在麋鹿保护中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建成集科研保护与生态旅游、麋鹿文化与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保护区。

麋鹿是从灭绝线上“拉”回来的物种,在原生地实现种群健康稳定发展,这是一代代麋鹿守护者努力的成果,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我相信,在美丽中国生态兴、文明兴的进程中,它定是一段生动而美丽的故事,并将被守护者们一直讲述下去。

来源:光明日报、盐城发布综合整理

编辑:蒋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