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黄海之滨,迸发出勃勃生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与湿地融合律动,共同绘就了“国际湿地城市”盐城靓丽的生态底色。近年来,我市不断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通过举办各类“生态+文化”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城市品牌,将“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品牌推广至全国乃至全世界。
近日,“2023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盐城建湖行”活动举行。来自俄罗斯、阿联酋、巴西、科特迪瓦、澳大利亚等12 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盐城,亲身感受盐城新兴产业优势、深厚文化底蕴、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感受盐城经济高速腾飞的生机和活力。
马来西亚《亚洲时报》执行董事 张嘉宙:“也看到了非常多的鸟类,就证明了我们建湖在工业和绿色发展(方面)都相当的平衡。”
采访期间,海外华文媒体以实地参观、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盐城、感知盐城,他们表示将会用他们的笔触、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的平台去宣传盐城,让国际社会更多的走进盐城,共同感受盐城的独特魅力。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外联主任 刘娇娇:“有淮剧、杂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当地老百姓的精神建设,我想他们的幸福指数也会提高,老百姓的生活也会很美好,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笔杆子,让我们去记录,书写这些地方这么多的美好。”
盐城拥有世界级品质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4000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连日来,在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核心区、被誉为“国际候鸟驿站”的条子泥景区,迎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前来打卡。纯天然的滨海美景、健全的服务设施,让游客玩得舒心惬意,收获了一次难忘的体验。
河北游客 张潇潇:“我们是从河北过来,专门带着孩子来这里玩,第一次见这种滩涂风貌,特别好,然后孩子在这玩泥巴,抓小螃蟹,都玩得特别高兴,也特别尽兴。”
千年串场河见证了白色海盐文化的历史印记,浴血新四军铸就了新四军革命精神的不朽丰碑,自然遗产地擦亮了绿色生态城市的靓丽名片,风光新能源催生了蓝色海洋经济的发展动能。如今,盐城正以“微度假”和“夜经济”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到盐城嗨周末”文旅品牌,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持续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