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余村以革命烈士郑华余名字命名,现隶属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位于204国道西侧,东与小尖镇运西、运东村交界,南与大圩村、佑东村毗邻,西邻月港村,北与小尖镇的朱浦接壤,区域面积7.75平方公里。
郑华余
又名郑明军,响水县张集乡林舍村人。1918年2月出生。1940年9月,郑华余参加八路军滨海大队。因他有文化、会拉会唱,一入伍就当上了文化教员,不久即任班长,随后又任副排长。1940年12月,因涟灌阜边区办事处撤销,郑华余随原办事处文教科长吕恩覃去阜宁县,任阜宁县东北行署特务连警卫排长。194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初,抗日民主政权刚刚建立,对阜宁县东北地区的旧政权还未来得及改造。六区的代理区长刘辅庭,原是国民党六区的助理区长,系五汛、蔡桥一带封建地主势力的代理人。区公所、区队部是国民党的原套人马,参议会成员也是当地地主富农中的头面人物。他们沆瀣一气,竭力反对和破坏民主政府政策与工作任务的落实。民政科长路建,经过调查,掌握情况后,向当时在东北行署的阜宁县长宋乃德作了汇报。宋决定,由路建率警卫排长郑明军(即郑华余)带领10名战士前往五汛港,改组区队、整顿区公所。与此同时,宋县长通知刘辅庭到东坎(即行署所在地),对他当面进行批评教育。刘辅庭恼羞成怒,召集恶霸地主熊友云、姜一奎等密谋杀害路建、郑华余等人。1941年5月,郑华余等人随路建到达五汛港,不幸中了刘辅庭、姜一奎等人设下的圈套,郑华余惨遭毒手,牺牲时年仅23岁。为悼念郑华余烈士,地方政府于1958年将玉东、林舍两个村命名为华余大队;1983年恢复乡村制,华余大队复分为玉东村和林舍村;2010年10月区划调整,玉东和林舍再次合并为华余村。
近年来,华余村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弘扬烈士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增强干群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推动全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境内建有总投资近5亿元的张集中小企业创业园,涉及纺织、服饰、机械制造、体育用品、板材加工、管桩生产等多个产业。园区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级科技示范园、江苏中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盐城市中小微企业服务联盟等称号。农业方面,致力发展油牡丹种植等特色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华余村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新建700平方米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广场、图书室、健身室、棋牌室、中老年活动室、妇女儿童室等指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利用道德讲堂、文艺汇演等方式,对群众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培育村居特色主题文化氛围,打造村级特色文化宣传阵地。塑造“好人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华余烈士精神,塑造创新、勤勉、争先、做优的新时期华余精神,抗战老兵周仁甫、楚海霞两位同志先后入选中国好人榜,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周边名副其实的“好人之乡”。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