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追光前行 感悟红色力量”——探寻红色遗址大型融媒新闻行动:追忆新四军的为民情怀

时间:2023-12-15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追光前行,感悟红色力量——探寻红色遗址”大型融媒新闻行动今天推出第一期。

红色遗址探访人 李敏:“这块长196厘米、宽61厘米的‘宋公碑’静静地矗立在新四军纪念馆第五部分,断裂的碑体遮掩不住岁月的痕迹,模糊的碑文,在倔强地诉说着新四军一心为民的故事。”

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徐振理:“曾经的阜宁东部沿海,也就是今天的滨海县域海啸频发,百姓深受其害。国民党韩德勤政府腐败无能,所修海堤难以抵挡海患,被百姓讥称为‘韩小堤’。”

黄克诚女儿 黄楠:“国民党军队修的那个堤,收了很多的钱,修的那个堤,修好了一下子就被海浪冲垮了,就完蛋了。”

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徐振理:“1940年冬,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首任县长宋乃德,深入调查后,于 1941年2月,在首届县参议会上,把修筑海堤列为第一议案,在8个小时争论中不能通过。第二天,议案重提,宋乃德主张修堤治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主张,感动了议员,并且承诺,修堤经费不用民众负担,发行公债,盐税作抵,治淮作为附则。议案通过!”

江苏滨海宋公堤修堤民工 孙维新:“每天中午照顾你一顿米饭,记部队公粮,一立方土,二两黄豆。老百姓说了,穷兄弟的军队来了。”

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徐振理:“本县民众和新四军奋力拼搏了77天,全长90华里的巍巍海堤终于建成。乡亲们采用范公堤命名方法,称其为“宋公堤”,并刻石为碑。82年来,宋公堤、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相继建设,同时入选全国 “人民治水·百年功绩” 治水项目(共117项),在这里同时可以看到三项红色水利工程,82年前,共产党人治海治淮的庄重承诺一直在兑现中,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在传承中!”

黄克诚女儿 黄楠:“也是因为修这个堤,老百姓认识了这支队伍,看到了这支队伍的官兵都在堤上和他们一起干活,吃一样的东西,知道他们是真心实意地在为老百姓办事情。”

李敏:“1941年秋天,陈毅率领新四军军部从盐城转移至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次年12月,新四军军部决定向盱眙黄花塘转移。为了确保行军安全,陈毅夫妇只能忍痛,将年仅半岁的儿子托付给盐城爱国士绅邹鲁山,邹鲁山临危受命,对外称家里三个女儿,要抱个男孩回来压子,将孩子是视为己出。”

江苏阜宁邹河村村民 邹鲁山侄孙  邹建林:“当时二爹把孩子抱回来的时候,是大袍子包回来的,到家连二奶奶都不知道这是陈毅的儿子。”

陈毅长子 陈昊苏:“当时在邹鲁山家里是给我找了一个奶母,喂奶嘛,我是五月份出生的,所以还是半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党能够生存下来,而且能够强大起来,能够夺得这个革命的胜利,全靠着老百姓的支援。”

新四军老战士 杨毅:“新四军呀好比一条鱼,老百姓好比河中水,鱼在水中游来游去,鱼儿离开了水,活不成了,活不成了咿呀嗨。”

这首《军民鱼水情》曾经在新四军中广为传唱,反映了新四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深情。当年新四军三师驻扎盐阜地区,部队每到一地,师长黄克诚都要指战员唱起《三不走歌》,“水没有挑满缸,我们一不走;地没有扫干净,我们二不走;东西未还清,我们三不走。”每一句都见证着新四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李敏:“1943年的春天,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黄克诚率领部队,来到了阜宁县大王庄。为了不惊扰到当地老百姓,黄克诚下令:一不准敲群众家门;二不准动群众的一草一木;三不准大声喧哗惊醒群众。黄克诚夫人唐棣华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黄楠,在冷风中冻得时瑟瑟发抖。警卫员向黄克诚请示,是否能够破例让孩子借宿到老乡家里去。黄克诚严肃地说:纪律就是纪律,没有特殊的战士。”

严明的纪律形成了新四军顽强的战斗力,是新四军的胜利之本,赢得了群众的拥护,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华中长城。

【童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李敏:“民谣见民心,军民一条心。新四军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真心热爱和拥护?为什么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我们可以从‘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中找到答案,可以从‘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歌谣中找到答案。因为‘新四军个个爱护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人人拥护新四军’!”

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汪雪茜 崔巍 肖磊

编辑:顾雪

编辑:顾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