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纪念馆展馆第三部分的橱窗里陈列着新四军军长叶挺狱中所写的诗歌、书信等手稿。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六面碰壁居士”叶挺,从他的诗歌、书信中感受先烈们的赤胆忠心。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诗中所流露出的崇高革命气节和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也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莉:“周恩来用‘这才是真正的诗’予以《囚歌》高度评价,郭沫若认为这是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革命正气之歌。《囚歌》既是叶挺个人人格和气节的真实写照,也是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生动诠释。”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忌惮于叶挺在新四军中与国内外威望,蒋介石只能将其扣押,就这样,叶挺以“六面碰壁居士”之名在狱中度过了五年的囚禁生活。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莉:“期间,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许以种种高官厚禄引诱其投降,但都遭到叶挺义正言辞的拒绝。”
总书记考察新四军纪念馆时曾读到的“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正是1942年11月,在重庆渣滓洞监狱的叶挺,在自身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让夫人李秀文想办法转赠给好友郭沫若五十岁生日的贺礼。据说,当时看了“寿比萧伯纳,功追高尔基”十字寿联,面对如此特殊意义的寿礼,郭沫若禁不住涌出热泪。没几天,郭沫若又接到叶将军在渣滓洞囚室写给他的明志诗作,也就是《囚歌》。这首浓缩着叶挺将军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诗歌,不仅让郭沫若涌出热泪写下钦敬赞语。其革命者的凛然正气与铮铮铁骨,也激励着涌动红色血脉的盐阜人民向史而新,以岁月作笔,描绘振兴发展的新时代画卷。
学生 朱蝶飞:“传承新四军的革命遗志,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争取早日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合格接班人。”
盐城市第一小学老师 李乃斌:“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让我们倍感振奋。我们盐城有很多的红色资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这些资源,做好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铁军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顾莉:“深入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传承革命先辈的崇高风骨和斗争品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沉着应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各个领域的风险和挑战,把准斗争方向、增强斗争意志、掌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锐意进取、迎难而上。”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编辑:朱 洁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