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盐城黄海湿地日益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与远方”。成功申遗四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彰显世界自然遗产效应,切实守护好黄海湿地这一方净土,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盐城范例”,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盐城智慧。
今天上午,记者走进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成群结队的“湿地精灵”麋鹿悠闲漫步在广袤湿地上,随着喂料车的驶入,鹿群也逐渐活跃起来。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 陈杰:“进入冬季,随着麋鹿的数量越来越多,我们也会在麋鹿的投料点增加一些量,包含一些少许的微量元素,保证麋鹿能够安全地过冬。”
人工投喂成为了这场“冬季盛宴”的亮点,专业的“厨师”为这群可爱的麋鹿投喂了富含营养的玉米青贮饲料。通过精确的计量和投放,确保它们在寒冷季节中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和均衡的营养,同时避免了食物浪费。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天气的变化,我们会及时地调整补饲的数量还有饲料的比例,以此来提高麋鹿冬季抵抗严寒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麋鹿保护区第三放养地区曾有许多互花米草生长,蔓延速度较快。为此,工作人员依托互花米草治理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研究与监测,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收割互花米草,并将其带回麋鹿保护区进行打包与饲喂。这一项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效地控制了互花米草的扩散,还为麋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满足它们对多样化食物的需求。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因为在之前我们曾经尝试过包括监测到麋鹿采食互花米草的根或者是叶子,还有嫩芽这些,所以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互花米草是不是能够成为野生麋鹿的重要的食源。”
遇见黄海湿地,遇见更美的盐城。申遗成功以来,盐城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不断提高生态系统质量,恢复珍稀濒危候鸟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在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优路径过程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
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院长 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 唐伯平:“今年,盐城成功地举办了全球滨海论坛,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认可。目前,盐城也正在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正在建设海上绿色能源基地,并且盐城还正在进行绿色产业的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盐城的未来一定是一个天更蓝,水更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盐城。”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高坤 陈志洲 大丰台
编辑:朱洁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