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生热点

稻谷飘香收割忙 田间奏响“丰收曲”

时间:2023-10-27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近日,我市各地的优质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抢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微风轻拂,稻浪飘香。10月27日上午,在建湖一家水稻种植基地里,多台全自动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色的稻浪中往返穿梭作业,层层水稻被卷入机械中,随着“刷刷”的割稻声,收割机所到之处稻杆整齐地倒下,一粒粒稻谷被收入“囊”中。

农机手 许高正:“今天我们有3台收割机,差不多要收100多亩,过两天可能还要增加收割机,要增加收割速度的,正在抢收。”

据了解,过去6年里,该基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对流转的10000亩土地实施“条田化”、“宜机化”改造,加快“小田变大田、大田变条田”,优化水系和道路,配套建设农田基础设施,达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比重达96.3%,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基础。

建湖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 潘勇:“共投入杀虫灯50盏、稻纵卷叶螟、大螟性诱设备6000套、香根草25000株,以及同时开展精准用药,采用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开展统防统治,通过这些绿色防控措施的运用,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用量,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和粮食生产安全。”

而在射阳县一水稻生产区,来自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专家组正对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南粳盐1号”、“盐稻21号”进行现场测产。经量面积、收割、称重等程序后,确定最终“南粳盐1号”理论亩产561.1公斤,“盐稻21号”理论亩产531.5公斤,创下该品种在滨海盐碱地小面积试验田测产验收新高。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东中心主任 张亚东:“这两个品种都是通过国家审定的专门为耐盐品种而专门开辟的通道,它的品种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在盐碱地上种植要比我们的普通品种种植更好地具有适应性,目前来看,我们两个测产的品种,整个长势情况非常好。”

种子和土地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培育耐盐碱水稻品种更是充实“米袋子”的重要抓手。作为江苏滨海盐碱地面积最广、土地后备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盐城就开展了耐盐碱水稻育种研究,“盐稻系列”耐盐碱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500多万亩。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 柏连阳:“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因为这些品种推广以后,对我们国家现在初步的估算,有一亿亩左右的具备种水稻潜力的盐碱地,如果说这一亿亩都种上我们选育出来好的品种,每年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就相当于一个省,盐碱地种水稻发挥更大的潜力,显示我们粮食安全方面更大的作用。”


编辑:顾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