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是大自然对盐城最深情的馈赠,是盐城最厚重的底色。以申遗成功为新的起点,盐城牢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矢志不渝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推动湿地保护与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织美经济、生态“双面绣”,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盐城范例”,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盐城智慧。
盐城孕育着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拥有582公里海岸线、76.97万公顷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近日,记者在全国首个海岸带遗产地生态修复项目——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工程现场看到,一拨拨水鸟成行成群甚至形成鸟浪,在里面快乐地栖息、觅食,自由翱翔,尽情享受这个即将交付的新家。
中交上航局川水湾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技术负责人 赵风:“这里原来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我们综合运用‘湿地水文水系恢复、湿地微地形恢复、湿地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互花米草防治’的修复措施,初步恢复了淡水湿地、咸淡水湿地、咸水湿地等原生自然湿地生境。”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包括川水湾在内的条子泥湿地,每年有上百万只候鸟迁徙至此停歇、觅食、栖息、换羽。近年来,当地在打造“720高潮位栖息地”国际样本后,还加强湿地底栖生物研究,积极开展自然教育、湿地研学活动,并讨论制定720水鸟高潮位栖息地保护修护技术规程,为候鸟迁飞通道沿线树立标杆。
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卫国:“我们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秉承基于自然的保护原则,加大湿地保护的修复力度,构建一条50公里长、近10万亩的海岸候鸟栖息保护带,为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解决方案,为协同候鸟迁飞通道沿线保护、构建鸟类保护命运共同体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扎实开展湿地修复,是盐城的国际生态责任,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申遗成功以来的四年里,我市一路探索,一路创新,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全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工作,颁布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守护湿地,绘就“诗与远方”。坐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湿地城市两张“金名片”的盐城,将继续倾情倾力倾智做好自然遗产地的保护修复、价值转化,加强国际生态合作,助力黄海湿地二期申遗,持续探寻滨海湿地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解”。今年9月,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召开。我市将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格局,全力以赴谋划好、举办好全球滨海论坛会议,让“大美湿地”更加的可观可感,打造向世界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