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亭湖:“小田变大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时间:2023-03-19

日前,2023年中央1号文件发布,亭湖区农村改革创新实践“小田变大田”经验做法被纳入其中。伴随着又一个春天的如约而至,经过整治的田块规整连片,机耕路和水渠纵横交错,在田野间展开美丽画卷。

在亭湖区黄尖镇黄新线北段,种粮大户黄海涛正驾驶自走式植保机穿梭于绿色麦田里,洒下的雾化农药弥散开来,落在正拔节生长的小麦上。2015年,黄海涛回到家乡黄尖镇开始规模种田。2019年“小田变大田”的相关政策出台,让他萌生了种“大田”,把事业做大的想法。

种植大户 黄海涛:“土地平整之后,水利设施完善了,进出水也方便了。(机械作业)耕种到地头的时候,方向一打,弯一拐就进入下一块地,平均每亩地机械作业费用要减少到五十块钱左右,每亩增产到一到两百斤。”

黄尖镇黄尖居委会是亭湖区“小田变大田”第一批改革试点村,于2020年12月份整村改革推进结束。全村6129亩农田,共流转了5300亩。

亭湖区黄尖镇黄尖居委会党总支书记 杨万余:“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由一户多块田变成一块大田种植,增加了土地效益;二是解决了年轻同志外出打工不愿意种田,以及年老体弱的农户失去劳动力不能种田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农户土地外包收入低的问题,通过‘小田变大田’,有效的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农村土地流转金大幅度增加。”

为了充分尊重农民的不同种植意愿,改革方案设有自种区、流转区和预留区,让群众“随进随出”。改革后,亭湖区将全区36.22万亩承包地由原先的19.75万块合并成4.08万块,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高产田4.2万亩以上,土地流转率由60%左右提高到78.6%,实现了“集碎为整、一户一田”。随着种植大户土地流转规模增加,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多的打工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亭湖区盐东镇新冲村军杰合作社农机手 顾玉华:“农机操作,田块现在都大了,现在的经济收入也升高了,像我年工资在八万块钱左右,我还有八亩田地租给它(合作社),现在的收入全部增高了。”

如何做好“小田变大田”改革的后半篇文章,亭湖区新兴镇做了积极的探索。在新兴镇倪杰村粮食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内,工人们正在抓紧调试烘干机等设备。据了解,该项目由倪杰村、新场村共同投资建设,设立烘干库、粮食仓储库、农机农资库,计划5月底前投入使用。一期项目购买的九台新型烘干设备,日烘干能力为270吨,辐射周边六个村居,可为周边五、六十个种植大户提供服务,让丰收的农户不再为稻谷烘干发愁。

亭湖区新兴镇新场村党总支书记袁建进:“在我们的走访了解中,发现周边种植大户很多,但是没有专门的粮食烘干和仓储库。为了更好的服务种植大户,我们专门建了粮食综合服务中心,为种植大户提供粮食烘干、仓储等服务。后期我们还将新上二期项目,建设6000平方米智能阳光育苗大棚和2000平方米的综合库,打造粮食全流程服务综合体。”

下一步,亭湖区将探索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服务保障机制,推广粮食生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经验,提供“全环节”托管服务,促进服务能力和条件提升,争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编辑: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