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用心绘就乡村振兴“大写意”

时间:2023-01-24

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鲜明体现。新年伊始,我市各地迅速行动,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决扛稳农业大市的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在滨海县果老首乌公司的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将生产好的首乌系列产品打包装盒,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公司又推出几款首乌产品新品种,春节是销售的旺季,目前公司主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盐城果老首乌公司副总经理 蔡晓丽:“目前我们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产品开发、加工、销售‘一条龙’(网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滨海县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引导农民种植白首乌,开拓农民增收致富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滨海县白首乌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种植面积有望达到万亩以上。近几年,滨海县还连续举办白首乌节,发布白首乌新品,打响白首乌知名度,使白首乌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滨海港经济区三港村党总支书记 颜成军:“白首乌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不仅有力推动了我们村产业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而且直接带动了农户产业、分享收益、增收致富。”

走进盐都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排排“高架”整齐划一,层层草莓长势喜人,与传统草莓种植大棚低矮和采摘不便相比,这里的标准化草莓生产大棚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基本看不见管护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机器人模样的装置在轨道上来回穿梭。

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 王振:“这个是我们田间查看作物生长的巡查机器人,可以通过机器人自动地巡查我们田间草莓生长的状况是否有病虫害以及草莓生长的状态,以后我们还准备在这上面添加一个云直播的摄像头。”

农业科技和装备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作为全市草莓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产业富民的示范区,十多年来,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的草莓产业通过科技赋能,完成了由传统地培到高架无土栽培再向智慧栽培的持续跨越。近两年,在北京农林科学院果树所、江苏农科院果树所、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下,新民村在推广农业物联网、智能温室栽培、高架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上走在了前列,在实现集约化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富民强村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新民村依托草莓特色产业带动该村200多名村民发展设施农业,1200人实现充分就业。户均草莓10亩,纯收入近20万元。

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 董兆付:“我们将突出草莓产业首位度,融合农家乐、民宿、采摘等乡村旅游,培育直播带货农民达人。进一步叫响盐都草莓的知名度,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近年来,我市坚决扛起“三农”工作的政治责任,聚力聚焦产业振兴,更高质量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强市步伐,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着力打造东部沿海大粮仓、生态食品大超市、乡村休闲大花园,以赶考姿态把乡村振兴图景变实景。

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