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3)激发新活力 增创新优势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时间:2023-01-09

对标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政府工作报告》坚持把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破题之钥”,从创新发展、开放合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维度谋篇布局、擘画未来,进一步开辟新赛道、激发新活力、增创新优势,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

刚刚过去的2022年,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宜居之城。“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更加强劲,“绿”的优势更加彰显。(开展科技创新推进年活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12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6家。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全省首创不动产交易登记“一链办理”,打造“盐诚办”服务品牌。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1%、全省第一,PM2.5年均浓度26.6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二。建成幸福河湖120条,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5个。城北地区改造实现三年阶段性目标)。

市人大代表  费红军:“作为基层企业代表,我将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抢抓机遇,精准发力2023年产业运营。我们对盐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对我们的企业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

创新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动力源”。《政府工作报告》坚持以高质量教育涵养源头活水、以高水平创新增强发展活性、以高素质人才激发内生活力,加快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开展科技创新提升年活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面超过5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10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引进高校毕业生3.5万人以上,全力打造全国沿海高质量发展产才融合示范区、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人才高地。

市人大代表  陈建权:“用‘六个更加’总结去年工作,用‘十个坚持’谋划来年工作。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以市委市政府的最新要求为指导,普通高中这一块提质增效、特色多样发展,努力创建江苏省高品质特色高中,为盐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市人大代表  许云刚:“我们在坚守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的同时,还要加一步加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放在首要位置,加大投入,加快技术革新,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创新成果加快向生产力转化。”

开放合作,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强引擎”。《政府工作报告》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提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推动沪苏、常盐、苏盐等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展现新形象,全市引进长三角地区亿元以上项目超350个。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中韩(盐城)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实际使用外资突破13亿美元。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出口总额超220亿美元。做强做优园区平台载体,推动全市14个省级以上经开区、高新区创新发展。

市政协委员  穆蓉蓉:“《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通过高质量参与实施RCEP,进出口总额超220亿美元。我们要立足于盐城特色和优势资源,将RCEP发展机遇与盐城发展战略紧密对接,进一步加强原产地规则组织实施和签证职能管理,鼓励企业用足用好区域原产地累积规则,及时帮助进出口企业沟通解决享惠受阻问题。”

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实践的“金名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样板。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生态岛”试验区建设,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3.2%。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盐碱地造林试点工程,新增造林1.43万亩。推动“生态+”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打造探秘世界自然遗产、戏水湖荡湿地等文旅产业带。

市政协委员  张辉:“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我要一如既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添砖增瓦,也要加速创新、拓展方向,在国家和省战略大局中抢抓发展机遇、助力盐城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

编辑: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