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盐城考察新四军纪念馆。在纪念馆第五部分,总书记曾在宋公碑前停下脚步,仔细阅读碑文。今天我们一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宋公碑,追寻新四军的历史,感悟新四军的为民情怀。
“由南到北一条龙,不让咸潮到阜东。从此不闻冲家祸,每闻潮声想宋公。”
这块长196厘米、宽61厘米的“宋公碑”静静地矗立在新四军纪念馆第五部分。这首苏北沿海地区广为流传的民谣所传颂的内容赫然镌刻在石碑之上。
1939年盐城北部沿海发生特大海啸,海潮所过之处,茅屋被掀翻,村庄被荡平,良田被吞没。为使沿海民众免遭海潮之苦,1940年冬,在黄克诚等人的全力支持下,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担起修堤重任,新四军三师官兵与盐阜区、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党员干部利用战争间隙,排除万难带领民众修筑海堤。1941年7月31日海堤全线竣工。大家带着感恩之心,效法“范公堤”的命名方式,将大堤命名为“宋公堤”。爱国士绅杨芷江为此撰诗:“范公已往宋公继,拜罢先贤拜后贤。”
市委党校新四军历史宣教室副主任张立:“新四军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的真心热爱和拥护?为什么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壮大?我们可以从‘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中找到答案。”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历经八十多年的历史沧桑,宋公堤见证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历史;一座宋公碑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新四军的拥护爱戴,记载的是历史、更是民心。
外地参观者 董家礼:“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南京当兵,新四军是我们的老前辈,我们今天一定要来看看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完让我感触很深,我们对新四军是十分敬佩的,这种红色的传承精神,尤其刚刚在这边还看到了宋公碑,又感受到了新四军这种为民情怀,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市委党校新四军历史研究室主任 教授 陈蓉:“作为党领导下的一支人民军队,新四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大于一切、重于一切。因为‘新四军个个爱护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人人拥护新四军’。这种鱼水深情,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军心的坚强力量,成为新四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
长期的革命斗争为盐城烙下了独特的红色印记。总书记强调,要用好新四军的历史这一教材,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根植广大干部群众心中。为了充分深挖红色血脉的精神内涵,近年来,我市围绕“宋公堤”的历史,以现代淮剧、校园宣讲等创新形式走进群众,开发红色资源“生动教材”的功能,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
市淮剧团副团长、宋乃德饰演者 王雷:“我在想宋乃德当年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至上,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把一些精品之作,献给舞台下的观众朋友,我们也在为人民服务。”
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学生 张妍:“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要把宋乃德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用青春去滋润,用梦想去守护,不断提升能力和才干。”
滨海县育才高级中学教师 陈思宇:“我们青年教师要善于从红色人物、红色事迹中汲取深厚的养分和力量,自觉接受革命教育、接受精神洗礼,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刘韵竹 陈志洲
编辑:顾雪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