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民生热点

“湿地之尖”见“艺”境!这场活动,大咖云集→

时间:2023-12-06

黄海湿地,鹤舞鹿鸣

多姿亭湖,如诗如画

11月30日至12月3日

“湿地之尖”2023生态文学论坛

暨“文学照亮生活·亭湖文学周”

在位于亭湖区黄尖镇的鹤汀云栖

潮间带艺术村等地成功举办

毕飞宇、徐坤、李红强等

16位著名作家、评论家

齐聚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地

展开了一场

文学与生态迎面邂逅的激情相拥


走向自然 亲近自然

图片

作家代表以“诗从远方踏潮来”致意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

“盐城坐拥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生态‘金名片’,盐阜大地展开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产生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值得广大作家倾情书写。”12月1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市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潘道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介绍了盐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独具特色的文脉传承。

“欢迎大家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方位领略亭湖美景、多角度感知盐渎文化,用文学视角、文学笔触、文学审美生动呈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亭湖区委书记盛艳在致辞中热情洋溢地发出邀约,期望让潮间带文艺村落成为广大文艺家的生活体验地、灵感来源地、创作首选地。

开幕式上,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强,《小说选刊》主编、鲁迅文学奖得主徐坤先后致辞。李强表示,文学与新闻密不可分,今后将借助亭湖区打造的文学村载体,共同搭建“新闻+生态+文学”的交流合作平台,多维度讲好生态保护故事、生物多样性故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故事;徐坤表示,在世遗核心地黄尖举办生态文学活动,其活动本身就是一段生态与文学有机相融的佳话,必将为文学的繁荣发展植绿、增绿、添绿,构成生态文学新景观。

在开幕式“文脉·生态印记”环节,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当代》杂志社社长李红强发表了题为《中华文脉里的人与自然》主旨演讲。他说:“生态资源是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宝藏,也在与人类密切联系的活动中发生诸多变化。生态的变化,既是自然资源的变化,更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维的变化,还是文学的变化。”并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与自然的相参相合、心与自然的呼应共鸣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兴安、徐迅、沈念、杨青、杨小凡、凸凹、佟鑫等7位作家以《诗经》之名致意潮间带,并带着“诗从远方踏潮来”的心意,献上原创新词《渔家傲·鹤鸣》表达对潮间带的向往之情。

中国作协副主席、省作协主席毕飞宇在开幕式上指出,生态文学是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的要求。只有在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之中,生态文学才有可能应运而生。盐城空间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他期望盐城作家借助文学村、艺术村平台,建构起更广阔的文学空间,为江苏文学、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图片

“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正式揭牌。

开幕式上,毕飞宇、盛艳共同为“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揭牌,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晖代表该院向文学村颁发了“研创基地”铜牌,亭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燕春代表承办方接牌。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研创基地授牌仪式。

开幕式由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周劲主持。该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崔宇宙,党委委员、副总编陈辉等参加了开幕式。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图片

研讨会现场。

新时代,生态意识全面苏醒和增强,生态文学也应有新的样式。

12月1日下午,一场以“新时代文学:生态意识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研讨会在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揭幕。李强在研讨会致辞中引用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句,立即引起毕飞宇的响应。毕飞宇认为,“时”与“事”皆为文学的指向,在黄尖举办这样的生态文学活动,既应时又应事,他寄语生态文学写作者,要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主体性与自然的主体性要相互支撑、和谐共处。

徐坤、李红强等与会作家则从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书写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讲好生态环境保护感人故事,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等方面提出了真知灼见。著名作家、水墨画家兴安,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煤矿文联副主席徐迅,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沈念,安徽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杨小凡,北京市作协副秘书长王虓,北京市房山区作协主席凸凹,《中国作家》纪实编辑部主任佟鑫,《小说选刊》编辑部主任文苏皖,《光明日报》记者刘江伟等作家分别从自身写作实践出发,畅谈生态写作与写作生态、文学介入与生态介入、文学在场与生态在场的心得体会与真知灼见。与会者表示,此次研讨会是一场生态之美与文学之美双向奔赴的盛会,也是文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响应和文学参与具体社会实践的自觉行动,它对推动生态文学发展,发挥文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该研讨会的专家论点,本报将在整理后另辟专版刊发。

本次研讨会由青年评论家、《小说选刊》副主编李云雷主持,王晖及《当代文坛》杂志社社长、主编杨青分别对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小结与点评。崔宇宙、孙燕春及市作协、亭湖区作协主席团成员、作家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图片

作家观看黄尖农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特色小戏。

研讨会后,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陆应铸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一直把黄尖镇看作紧邻丹顶鹤保护区的海滨小镇,没想到这个小镇能承办如此高规格、高水准的全国文学活动。如果说我以前对它的印象是‘心远地自偏’,而有了文学、艺术的加持后,我对它则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以文通心 以艺铸魂

图片

在众多书迷的期盼下,12月2日上午,《欢迎来到人间》——毕飞宇书迷见面会在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举行。这是“文学照亮生活·亭湖文学周”子活动之一。见面会由市作协名誉主席张晓惠主持。

“毕老师的书迷见面会预告后,报名参加的读者很多。”黄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于丝浓坦言,报名者除了市内的读者,甚至还有西安的读者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师生则组团前来“追星”。而这种“文学热”的现象,也引起了于丝浓的深思,她告诉记者:“生态是人类不可忽视的生存环境,文艺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这两者在黄尖激情相拥,天然氧吧与文艺氧吧带给人们的是美的景致、美的感受、美的情怀。”她表示,黄尖拥有“鹤、海、盐、林”元素,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传承和资源禀赋,正全力探索美学经济,致力打造生态大美之地、艺术朝圣之地、潮人云集之地、生活纯粹之地,持续放大“世遗核心地、与美共栖息”的品牌形象。

图片

毕飞宇向主办方代表赠书。

除了书迷见面会活动,“文学照亮生活·亭湖文学周”还安排了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风、潮间带艺术村沉浸式体验等多项子活动。“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作家们在与丹顶鹤的自然亲近之中,深深感悟到鹤的仙气与文艺灵气的共通之处,对当地打造文艺村落的举措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作家们走进潮间带艺术村后,立即沉浸于扑面而至的“艺境”之中,他们纷纷称赞该艺术村是具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七彩村”,即该村融党建示范点的红色、青春活力的橙色、泥墙茅屋的黄色,自然生态的绿色、线上电商场景的青色、智赢未来的蓝色和丰富多彩文艺活动的紫色于一体。大家表示,潮间带文学村与艺术村南北相望、有机相融,是以文通心、以艺铸魂的乡村振兴新样本、新艺境。

图片

作家参观潮间带艺术村党建示范点。

徐坤在沉浸式体验后说:“亭湖区委书记盛艳提出,新成立的鹤汀云栖·潮间带文学村目标是打造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展示窗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与学术交流的服务平台和培育生态文学新星、培植生态文学土壤的前沿阵地。这个目标很‘潮’很有‘艺境’,我相信这个愿景一定会在这儿变成实景。”

本活动由中国作协社联部、市委宣传部及亭湖区委、区政府主办,《小说选刊》杂志社、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亭湖区委宣传部承办,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当代文坛》杂志社、市文联、市作协协办,亭湖区公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亭湖区黄尖镇人民政府联办。

来源:登瀛观察

编辑:朱 洁

编辑:小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