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是与新四军有着深厚渊源的革命老区,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天蓝地绿基因红”的独特优势,持续深化对盐城红色基因传承、新四军革命精神的研究,持续推动盐城红色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凝聚力量。
近日,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在滨海县巡演,该剧作为紫金获奖剧目以一位筑堤县长的公仆情怀为主线,通过一段铁军东进的燃情岁月、一曲民心大堤的生命壮歌,展现了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为滨海县广大党员和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市民 陈蓓:“这个剧我们已经期待很久了,现在把这段历史重新搬上舞台,教育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不要忘记过去。”
淮剧《宋公堤》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原型。讲述了1941年八路军五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出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率领所属新四军部队和当地人民群众,在日伪匪顽的重重困厄之下,鏖战77天,筑成了一条近百里的拦海大堤,饱受台风海潮袭击的盐阜人民从此有了一条阻挡海潮侵袭的屏障。为感谢新四军和宋县长的恩德,老百姓把这条海堤与宋代范公堤相提并论,称为宋公堤,树立了“宋公纪念碑”。80余年斗转星移,宋公堤依然岿然而立,护佑着沿海群众的生产生活。
滨海县实验小学人民路校区学生 戴雨轩:“当我看到宋公碑时,我肃然起敬。作为当代的学生,我们应该知行合一,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与时代同行。”
滨海县实验小学人民路校区老师 徐菲菲:“咱们还是要不忘初心,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民服务,这是最根本的,宋公堤就是一个符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符号。”
盐阜大地,红色印迹处处留存,红色血脉汩汩流淌。全市现有红色遗存遗址248处,以英烈名字命名的镇村128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72处、馆藏革命文物5766件(套),9个县(市、区)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近年来,我市持续打造“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文化品牌,围绕“赓续红色基因、保护红色资源、激发红色动能、传播红色文化”四大主题,在全市广泛开展“铁军魂、盐城红”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用好新四军红色资源,助力文化自信自强。
市委党校新四军历史研究室主任、教授 陈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新四军红色资源。长期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保护利用和用好我们的这样一个红色资源。积极地打造‘铁军魂、盐城红’这个特色文化品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如磐初心,勇担历史使命,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高坤 陈志洲 滨海台
编辑:李戎文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