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蓝地绿好生态,滨海湿地飞朱鹮。10月27日,在秋色斑斓、植被丰茂的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实验区,20只来自浙江德清的“鸟中国宝”朱鹮振翅高飞,开启新的繁衍生息。这是朱鹮首次在中国东部沿海湿地野化放归,是重现朱鹮历史分布区,扩大朱鹮野生种群,填补朱鹮保护空白的重要阶段。
上午10点半,随着驯养笼的打开,20只享有“东方宝石”美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伴着欢快的鸣叫,陆续飞向蓝天。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中旬,20只朱鹮从浙江德清运抵盐城,经过3个多月的野化训练,已适应沙蚕等6种滩涂食物和海水浴,经专家评估,满足野化放归条件。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科员 李洪磊:“朱鹮一般喜欢在内陆湿地、水稻田里面活动,我们有内陆的农田湿地,还有湖泊湿地,湿地类型是比较丰富的。从浙江德清到达我们江苏盐城之后,朱鹮平均体重是1450克,就在昨天,它的体重指标现在已经平均来到了1550克,这代表它在我们这边适应饲养环境条件也是非常好的。”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81年以来,我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现在,朱鹮数量已恢复到9000多只,分布地也从陕西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浙江省德清县生态林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邱国强:“盐城,我们放飞以前也经过了很多的考察,我们给保护区也进行了多次的沟通,觉得在我们中国南黄海滨海湿地放飞,对我们探索海岸线、建立野外种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为迎接朱鹮重回历史分布区,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了全国首个盐沼生境野化基地,用来野化训练朱鹮适应新环境。通过在盐城开展野化工作,将使朱鹮分布区域从内陆扩展到更广阔的滨海地区,提高朱鹮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其适应环境和生存繁衍的能力。朱鹮野化放归将有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陈志洲:“盐城珍禽保护区是全国最大的海岸型保护区,现有的鸟类有42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就有28种,这次我们从浙江德清引进朱鹮,主要的目的就是恢复迁徙的种群,实现朱鹮在滩涂湿地的自我繁殖和自我维新。这次我们的老朋友“东方宝石”朱鹮归来,对于增强我们盐城珍禽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