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民生热点

野鹿荡:六位老人的“理想国”

时间:2023-09-26

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

有个名为“野鹿荡”的地方

这里是曾经的古长江、古黄河入海口,如今是麋鹿栖息、鹤鸟盘旋的一方生物多样丰富之地,也是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长三角地区唯一一处暗夜星空保护地。

这里,也是六位普通老人的“理想国”。

“野鹿荡是我们的‘理想国’。”15年来,马连义、程同福、周惠良、李庆虎、陶鹤鸣、倪光保,六位平均年龄70多岁的老人,用守护与热爱,自发在南黄海西岸创办了这一处200公顷的自然保护地,将一处海边荒滩变成了绿色生态“理想国”。

9月25日,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开幕式上,马连义老人分享的生态故事《我们的理想国》在现场引发许多感动,让很多人热泪盈眶。

追寻“野鹿荡”

秋日的野鹿荡,沟汊交织,水陆相融。鸥鹭翱翔,麋鹿疾驰,风吹草舞。

马连义,今年71岁,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野鹿荡创办人。他是一名退休干部,在西藏工作生活了近20年,后内调回到家乡盐城大丰,创办野鹿荡暗夜星空保护地和南黄海潮间带原住民本场人博物馆。

“15年前,我读到中科院王颖院士的一本书,书中写到我的家乡一万年前是古长江北入海口,在不同的地质年代,是古黄(淮)河南入海口。”循着书中描述,马连义找到了具体位置:在大丰川东河畔的一处滩涂荒地。当时这里没有名字,他就起名叫“野鹿荡”。

“西藏有条沱沱河,年轻的时候,我曾多次骑马蹚过沱沱河。”从沱沱河到野鹿荡,从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到归属地,马连义感觉命运在召唤。

“这里地质、地貌、地标三位一体,是南黄海潮间带的核心区位,见证了中国陆域走向海域的全过程,我想把这里做成一处‘国家地标’。”和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马连义开始追寻心中的“野鹿荡”。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他们取得了《海域使用权证》。“15年前,这里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填土预留地,堆满砂石、泵土和垃圾。”六位老人自筹经费投入近6000万元,修了路,疏通了沟河港汊,栽种了树与草,将荒滩变成了绿洲;开辟了80公顷的浅水湾,通过人工补水,保持水位40厘米至60厘米,每年投放大量鱼苗,现在常年有上万只大型鸟类栖息。

曾经的废墟变成了生命乐园,水草丰美,麋鹿栖息,鹤鸟盘旋。

“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去做这件事,而是在自然保护区、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指导下,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对现有水土进行改造、栽植植物进行水质净化、增加鸟类栖息地等方式,增加这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马连义娓娓道来。

今年8月,大丰川东港入选国家美丽海湾。“你们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微型‘理想国’。”野鹿荡的飞鸟保护、星空保护、时间观察和野草种子,作为独特的潮间带文明,受到专家组高度赞誉。

皓首“少年心”

15年,从废墟荒滩到满目生机,野鹿荡的变化背后是马连义等六位老人的“少年理想”。

野鹿荡的浅滩上,竖着很多木桩,停着歇息的鸟儿。“那是陶老临终前送来的鹤桩,他说看到鸟儿归来,就是他回来了。”野鹿荡工作人员刘秀蓉说。

陶鹤鸣,广东人,原厦门大学老师,野鹿荡第二任总干事。老人生活简朴,2013年来到野鹿荡时72岁,在这里待了4年,积劳成疾,2018年去世。

临终前,老人托人送来4000多根木头,用于插在浅水湾供大型鸟类站立栖息。

“陶先生,我给你在野鹿荡立个石碑吧。”马连义说。

“不用、不用,我不会离开野鹿荡的。以后每天傍晚的时候,你们看到成群的鸟儿归来,站在了木桩上,那就是我回来了。”陶鹤鸣因病而声音喑哑,但话里满是不舍和眷恋。

倪光保,福建宁德人,沿海文物收藏家,中风后仍坚持在野鹿荡参与管理,2019年病故。老人因病不能说话,只能用手势或微信和人交流。

“地面是古长江入海口,天空繁星璀璨,中间鹤舞鹿鸣,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是我多次梦见的地方。”2016年,倪光保来野鹿荡考察后,就留了下来。

“200公顷啊,这是一幅宏大而鲜活的水彩画。我收藏文物一辈子,唯此画价值连城。我们一定要保护、修复、珍藏好。”老人带来了资金,送来了重达数吨的古铁锚、古铁链,在这里度过生命的最后3年。

六位老人,来自全国各地。为了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情怀,他们来到了野鹿荡。

野鹿荡建设管理公司法人程同福,是大丰上海老知青,他投身建设野鹿荡回报第二故乡。

“野鹿荡是世界遗产地的极致美学的样本。”上海某摄影品牌创始人周惠良,被这片神奇土地深深吸引,出资3000多万元,是野鹿荡建设的主要投资人。

李庆虎,天津人,年轻时曾担任中国驻外首都大酒店总经理,回国后参与创建了江苏工业大学,是野鹿荡首任总干事。“野鹿荡人月双清,是我的精神寄托。”他这样感叹。

“为创办野鹿荡,我们几乎倾其所有。”马连义说。这群“归来仍是少年”的理想主义者,将自己的经历写在了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留给子孙后代的美丽奇迹。

星空“守护者”

暗夜蔓延,万籁俱寂。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中,月光皎洁,星河璀璨。

野鹿荡方圆40平方公里内没有光污染,夏季银河明朗,冬季猎户星座清晰,平均全年可观察星空天数达238天,是继西藏阿里、那曲之后,中国第三个暗夜星空保护地。

“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地上的生态保护,暗夜星空保护就是一个幻想。”马连义说。2019年,全国首届暗夜星空保护大会在野鹿荡举办,发布《中华暗夜星空保护盐城宣言》。2020年9月,野鹿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暗夜星空保护地。

“黄海西岸一古船,繁花野草满天星。”为了营造古长江北入海口诗意氛围,马连义团队在野鹿荡白茅岛上,撒了数十万茵陈草籽,既种了草又繁殖了萤火虫。每当夏秋之夜,白茅岛上数以亿计的萤火虫和天上的繁星遥相呼应。

202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在野鹿荡出土了238件微体化石,包括有孔虫、介形虫、孢子花粉等,确认了古长江北入海口地标。

创建国家授时中心北京时间野鹿荡观察站;建设南黄海野草种子基因库;成立国际湿地学校……野鹿荡日渐成为一座基于自然的“科学岛”,着力打造空间、时间、地理、生命、文化为一体的新概念生态文化保护区。

“野鹿荡通过天上、地下的结合,滋养着中间的人,让我们的诗和远方有了落脚点。”盐城黄海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雅丽说。

在马连义看来,野鹿荡的存在价值,就是讲述与践行盐城世界遗产地潮间带文明。他在旷野创办大自然讲堂,义务讲课206场次。“盐城许多学生考上大学,我们会赠送给他们野草种子,让这些自然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让马老高兴的是,从小跟着他在野鹿荡做志愿者的外孙陈修安,去年被江苏省少年科学院聘为少年院士,他的课题就是“野鹿荡野草种子田野调查”。

马连义说,他们能做出的努力微乎其微,更多是守护对大自然的敬畏。“现在我的儿孙都在参与保护行动,愚公移山,祖祖辈辈是没有穷尽的,对大自然的保护是没有穷尽的,就这么坚守下去,也是一种幸福。”

来源:盐城发布

编辑:单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