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
《新民晚报》推出创意四联版
插画跨版
《盐城:吾与自然 美美与共》
文图通版
《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即将拉开帷幕
盐城:用生态“底色”筑发展“绿色”》
吾与自然 美美与共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盐城拥有我国首处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获评国际湿地城市。这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中心节点,建有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582公里的海岸线、76.97万公顷湿地,每年约有300万只候鸟在这里停歇、繁殖和越冬,拥有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和麋鹿基因库。
在这座城市里,人们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常年珍视并保护着湿地,给数以百万计的候鸟,留下弥足珍贵的国际迁徙通道。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盐城用一个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自然生态保护提供全新的“中国经验”。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在这里栖息的珍稀物种吧~
全球滨海论坛会议
即将拉开帷幕
盐城:用生态“底色”筑发展“绿色”
9月,秋风起,九霄净,数百万只北来的候鸟,万里做客,与盐城76.96万公顷湿地,赴一场坚定的约会。
9月,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即将在盐城召开。会议将为全球滨海地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盐城
万羽候鸟翔舞
迎接各方贵客
厚植生态家底
成就自然之美
盐城,因盐得名
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
在浩瀚黄海潮起潮落的滋养下
这里孕育出了52.15万公顷
典型近海与海岸湿地
对这份自然的馈赠
盐城人,珍之再珍
近年来,盐城持续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保护、生境保护和修复,连续7年观测到野化丹顶鹤成功自然繁殖,麋鹿保护区内麋鹿种群达7840头,占世界种群总数近70%,其中野外种群3356头,逐渐形成健康稳定的繁殖种群。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黑嘴鸥等珍稀濒危鸟类成了滩涂湿地常客。这背后折射的,正是盐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实践,盐城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2019年7月5日,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14处、江苏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全国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空白。
“坚决扛起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责任,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成功申遗以来,盐城用实际行动,履行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全市受保护湿地面积达41.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54%,自然湿地保护率62%。
2021年,盐城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写入该市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切实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是首个将“NbS”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
同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盐城的“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盐城黄海湿地遗产地生态修复案例”,从全球26个国家的258个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19个“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之一,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雷光春评价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向全球展示中国智慧。”
2022年,在《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COP14)日内瓦分会场国际湿地城市授牌仪式上,盐城又获得了“国际湿地城市”证书,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鹤舞翩翩、鹿鸣呦呦,大自然的馈赠,赋予了盐城优良生态的基底,而盐城以世界的眼光,厚植生态家底,成就自然之美,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立足生态优势
逐“绿”“碳”新路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环境好了
迎来的绝不仅仅是停栖的候鸟
守住了绿水青山之“本”
才能打开金山银山之“门”
盐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5+2”特色产业和23条重点产业链。同时,在江苏率先建设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招引优质项目,打造长三角零碳产业发展集聚区。
从空中俯瞰,黄海之畔,一座座巨大的“风车”随风转动,整齐排列的光伏电板熠熠生辉,绿色产业加速集聚,绿色动能持续释放……建设低(零)碳产业园,盐城有条件、有能力,有前景、有信心。
为了充分发挥绿电资源优势,盐城选择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射阳港经济开发区、滨海港工业园区等,开展低(零)碳园区建设试点。大丰港经济开发区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以清洁能源、国际商会合作和企业孵化为特色,打造成为国际合作产业项目承载区,绿色电力、绿证交易先行区和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示范区。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着力打造以“清洁能源供应、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产业集群、绿电溯源认证”为四大创新支柱的零碳产业园区。滨海港经济区承载着资源优势与发展机遇,以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先试区为契机,大力发展以LNG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将绿色能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绿能涌动、优势叠加、机遇汇集的江苏盐城拥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广阔前景。盐城是全国产能最大的晶硅光伏产业集群基地,也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海上风电规模接近江苏省一半、全国五分之一。
逐绿前行、因绿而兴。近年来,在探寻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的道路上,盐城最大限度发挥“沿海+生态”叠加优势,生态基底不断夯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更多盐城智慧、盐城经验。
办好会促交流
贡献“盐城智慧”
9月25日-27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将在盐城召开,旨在打造一个导向清晰、参与多元、行动有力、产品丰富的滨海生态领域全球合作平合。
本次会议以“绿色低碳发展 共享生态滨海”为主题,将围绕“滨海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迁徙物种保护的滨海协同”“滨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的活力滨海”等话题开展讨论,分享推动滨海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进理念及生动实践,推出务实成果、扩大合作伙伴、凝聚国际共识,与相关国际公约及全球倡议协同增效,打造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滨海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这是盐城持续深度参与
全球生态治理的缩影
近年来,盐城还创设
“政府+联盟+协会+志愿者”
协同保护机制
先后组建条子泥湿地研究院
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
候鸟迁徙研究中心东台基地等机构
常态化开展鸟类、底栖
大气、水体等专题研究
采集和研究样本超过20万个
持续发力湿地修复和生态保护
全球总数量仅有约600只的勺嘴鹬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鸟类之一,以食性窄、对滨海滩涂的选择条件苛刻著称。如果哪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勺嘴鹬的“认可”,那就意味着全球超过140种鸟类适宜在此地栖息,目前在条子泥观测到的最高纪录为224只勺嘴鹬。
眼下,从条子泥到黄海森林公园,从大纵湖到九龙口,盐城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好生态”已成为盐城最具特色的城市IP。以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为契机,盐城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扩大国际朋友圈,主动参与全球生态治理话语体系,着力构建起深化全球生态治理合作长效机制,以展示共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
来源:新民晚报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