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坐拥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创成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洋碳汇、森林碳汇、湿地碳汇优势叠加……绿色始终是盐城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
如何守护弥足珍贵的生态家底?盐城市不仅大力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还首创湿地保护“金融+修复+碳汇”模式。位于大丰区林场的100亩“碳汇林”就是试点之一。初秋时节,林场草木葱茏,湛蓝的天空中成群的白鹭飞过,不少鸟儿都选择在此安家落户。
大丰区林场副场长 秦盛华:“2021年,我场响应上级号召,利用100亩无立木宜林地,进行了碳汇造林,栽植中山杉、水杉、落羽杉、薄壳山核桃(等树种)。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与传统造林相比,碳汇造林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
据了解,树木和人一样也需要呼吸,但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呼出来的是氧气。生态名词叫“固碳释氧”。一般情况下,树木生长越快,固碳释氧本领越强。基于这一特点,林场的“碳汇林”下面没有种植任何经济作物,只为了加快树林生长,尽量减少土壤的扰动。此外,后期这些碳汇还可作为商品进行“碳交易”。
大丰区林场副场长 秦盛华:“据测算,树木每生长一立方蓄积,约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每营造15亩人工林,可以清除三口之家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种植‘碳汇林’,既为实现‘碳中和’作贡献,还能得到生态、社会、经济上的多重效益。”
盐碱荒滩变成林海绿洲,造林总量全省第一;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三个全省最优”……“抬头盐城蓝、四顾生态绿”渐成盐城人的生活日常。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