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年,便是鲁迅先生《伤逝》创作百年。9月15日晚,改编自《伤逝》的锡剧《涓生之路》亮相紫金文化艺术节,在盐都区文化艺术中心精彩上演。该剧由无锡市锡剧院和东台市锡剧团联合创排。无论是剧本提炼升华的改编、声光电的运用、音乐对于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不体现出锡剧这一国家级非遗传承创新的努力。尤为难得的是,该剧赢得了当代年轻人的共情共鸣。
“爱情会因为柴米油盐而消亡吗?”
王子瑜饰涓生
涓生原是鲁迅笔下《伤逝》中的主人公,一个五四时期具有觉醒意识的知识分子。他与子君相爱,并试图勇敢地建构起无惧世俗眼光的“二人世界”。然而,在窘迫的生活现实面前,两人的爱情逐渐枯萎。涓生在屡屡碰壁的生存挣扎中迷失了自我,抛弃了子君;而子君则在琐碎的柴米油盐和爱情无望中走向了自我毁灭。
《伤逝》也是鲁迅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一个文学青年,一个女大学生,郎才女貌,有共同的向往和追求。子君那句“我是我自己的”,尤其震撼人心。但是他们高估了爱情,低估了现实和人性。当理想和现实出现差距时,两人却都缺乏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有人说:看懂《伤逝》,就看懂了婚姻的真相。也有青年观众看剧后发出灵魂一问:爱情真的会因为柴米油盐而消亡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答,但无论如何,婚姻和爱情都需要持续地精心地经营。
曾经的爱情消逝于柴米油盐
饰演涓生的王子瑜坦言:“这是很悲情的一部小说,现代人来看可能觉得涓生心狠绝情,但他其实一直爱着子君,只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内心觉得配不上子君,才会想法让她离开。”一伤一逝的结局也让涓生猛醒过来,“这个剧不叫伤逝叫涓生之路,第五场会有全新的一个转变。”全剧分《探路》《涉路》《迷路》《歧路》《泣路》《归路》几个段落,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涓生从最初进城求生活时的奋进到沉沦再到觉醒的心路历程也一一呈现。作为锡剧“彬彬腔”的第三代嫡传,王子瑜继承了彬彬腔的风格特点,声音高亢、韵味浓郁,但同时“每个人都是个体,也希望有我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在唱腔上做了些调整,在彬彬腔守正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看到了大学毕业找工作磕磕碰碰的我”
温婉的锡剧“梅派”艺术新一代传人蔡瑜饰子君。让她欣慰的是,首演以来,吸引了很多的年轻观众。大学生特别喜欢,写了很多小短文。有观众说:“我大学刚毕业,看了这部剧看到了当时找工作磕磕碰碰的我,没想到,还能在这部经典著作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蔡瑜饰子君
为了丰富剧作的架构,《涓生之路》对小说原作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了重大改编和新的诠释,编剧增设了教育局易局长、局长的草包儿子易升、涓生的老乡阿力、图书馆门房郝大爷等人物,同时把涓生职场的经历作为一条重要情节线来展开,使得矛盾冲突更激烈。易局长的儿子为在教育部谋得肥缺,通过阿力找到涓生,让涓生当枪手,替自己写篇文章,作为升职的敲门砖。正直的涓生断然拒绝。于是易局长称群众举报,涓生和子君非法同居有伤风化,将他停职三天……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涓生无奈屈服,他也因此变成了自己所鄙视的唯唯诺诺的“混社会的人”。
在蔡瑜看来,“经典名著不会过时,只要找到当下的表达,就能赢得年轻人的喜爱”。涓生作为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个受到五四熏陶、正在觉醒的青年难以突破时代大背景的局限,经历了理想的挫折和沉沦,编剧仲春梅对小说《伤逝》进行了新的解读,在原有的基础上走向了希望、走向了新生——沉沦中的觉醒,觉醒中的奋起,涓生最后发出了“从此后,心志坚,不彷徨,勇向前,做一个堂堂正正中国青年”的心声。
“现实幻化成黑衣人一场戏很酷很飒”
不少观众表示,涓生“梦境”一场戏很有视觉冲击力。将抽象的社会现实幻化为具象的黑衣人,一群黑衣人扑向涓生,高声嘶吼着“我们是现实”,变换着各种姿态来折磨涓生,导演用一件长衫来象征涓生的灵魂,这件长衫被黑衣人撕扯、拉拽,正如现实对涓生的折磨、蹂躏,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舞台呈现上很有现代感,很酷很飒。
抽象的社会现实具象为黑衣人
导演安凤英表示:“此次创作,我们努力寻找鲁迅先生笔下《伤逝》的气质与品质。舞台呈现遵循中国戏曲诗化、唯美、大写意的美学追求,在自由空灵的空间里营造听觉与视觉的冲击。”舞美去繁就简,追求极致的简洁,没有很多的道具,中间只有一棵漂亮的丁香树,象征涓生、子君的爱情。流动的黑景片完成场景的切换,给予演员更多的舞台表演空间,通过景片的推拉移动,让人感觉像是困在黑屋子中,也象征着当时的青年想探索外面的世界,挣扎而不能突围,让人窒息的“黑屋子”体现出对人性的束缚。舞美通过声光电多媒体效果的运用,像打开魔盒一样:一丝极细的红光极其刺眼,极强的白光又有着烟雾升腾的视觉效果,你可以想象涓生被生活所迫、无奈地在海底挣扎……唱腔还是遵循传统的锡剧唱腔,但音乐配器对于每个人物都有个性的表达,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气质音乐。比如阿力出场的音比较诙谐跳跃,映衬了锡剧丑角的行当;涓生、子君的音乐更多以弦乐为主,以表达爱情主题,婉约、悠扬、轻盈、忧伤……小狗阿随如何表现?真小狗不可能,玩具狗又太实,阿随又是主线中很关键的一条,不可或缺,安凤英导演最后用了折扇,上面印了两个字“阿随”,很多观众看了觉得可信,找到了扎根于传统戏曲程式化表演的新意,以物拟狗,当观众看到小狗被丢后“眼泪哗哗地流”。
舞台中间只有一棵丁香树
值得一提的是两位主演与人物的高度契合。编剧仲春梅说:“在与主演王子瑜、蔡瑜接触中也发现他们与剧中人物有着诸多相似,都有属于知识分子的书卷气,都有或俊朗或温婉的形象,饰演者与人物身上竟有着如此相近的气质,真好!”当柔美的江南清音碰撞经典名著,用当代的审美完美地结合起来,“活化名著、致敬经典”就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