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4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的形势下,由南方8省14个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组成的一支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紧紧依靠人民,开展游击战争,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使侵略者腹背受敌,顾此失彼,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特别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活动于华中战场的新四军和华北战场的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是抗日的主要力量。在抗战中,新四军在斗争中成长壮大,从最初的万余兵力,发展到拥有主力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共光复国土25.3万余平方公里,在苏、浙、皖、豫、鄂5省建立了8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最多时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新四军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战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永垂史册。为讴歌党的光辉历史,传承新四军的革命精神,新四军纪念馆推出“新四军重要战役战斗”云课堂,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展现新四军的战斗历史,讲述新四军英勇善战、威武不屈、百折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斗志和英雄豪情,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艰苦卓绝的烽火征程、克敌制胜的辉煌业绩,使新四军优良传统永放光芒!
战斗概况
淮北反“扫荡”作战
作战时间
1942年11月14日至1942年12月16日
作战地点
安徽省洪泽湖以西半城、青阳等地
我方参战兵力
新四军第4师主力
敌方参战兵力
日军第17师团第13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第15师团、第28师等部共7000人
作战结果
击毙日伪军578人,俘日伪军272人。我方亡73,伤团长罗应怀以下346人
战斗始末
新四军在淮北抗击日伪军大规模“扫荡”的战斗。1942年11月13日至12月16日,驻徐州、睢宁、泗县、固镇、盱胎日伪军,分五路对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长达33天的大“扫荡”。这次“扫荡”以日军第17师团和第13混成旅团为基干,加上伪军第15师、第28师和苏淮特区绥靖军两个团,以及各据点的伪军,共计步兵6500人至7000人,骑兵600人,并有坦克两辆,汽车120辆,汽艇9艘,汽划子10艘,飞机7、8架。第一、第二阶段的17天中,敌长驱直人,寻找新四军第4师主力决战,一度侵占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归仁集、金锁镇、青阳镇、半城(今均属江苏省泗洪县):第4师主力跳出敌合围圈,以一部主力和地方武装就地坚持,与敌周旋。接着转移至敌侧翼和后方,实行破击战,相机打击敌人。敌到处扑空,对第4师主力部队、党政机关及后方资财等六无所获。于是敌变更战略,建立一批据点,不时出扰抢掠,对新四军采取奔袭合击。新四军则制造并寻找敌之弱点予以打击。在33天反“扫荡”中,第4师和地方武装进行了37次战斗。其中,11月28日小蚌埠战斗毙伤日伪军20余人:11月30日屠园圩战斗毙伤日伪军40人;12月1日攻击马公店毙伤日伪军六、七十人;12月2日堰路口战斗俘伪军大队长以下100余人,缴获步枪100余支、轻机枪1挺;同一天新马桥战斗毙伤日伪军20余人,俘40余人,缴获长短枪40余支;12月6日渔沟战斗俘伪军55人心,缴获步枪52支。12月10日,坚持内线作战的第4师第9旅第26团进行朱家岗保卫战,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奋勇抗击,反复肉搏,歼日伪军200余人。对扭转局势起了决定性作用。至12月16日,敌被迫从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地撒走,新四军乘胜追击,直逼泗(县)宿(县)公路和泗县城下,彻底粉碎了这次“扫荡”,总计毙伤日伪军578人,俘日伪军272人新四军亡73人,第26团团长罗应怀等346人负伤。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