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美食博主做过一个有关“黑暗料理”的评选,中国皮蛋赫然位列其中。皮蛋名字从何而来?为何会被列入“黑暗料理”名单?它的做法为何还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盐城翔鸿皮蛋传承人刘小根,看他如何为皮蛋“正名”。
坐落于千年古镇草堰小街上的翔鸿皮蛋刘氏作坊,到了刘小根这辈,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制作历史。从小耳濡目染,刘小根对于皮蛋的加工技艺了熟于心,一套“5选6步7过手”核心工艺步骤,让这项传统技艺升级为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翔鸿皮蛋非遗传承人 刘小根:“这个是我们滚糠包泥的一个工序,我们一直延续着这种传统的方法,在这之前,每一个蛋都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腌制。”
记者了解到,滚糠包泥仅仅是“5选6步7过手”中“6步”的一个环节,这也是皮蛋名字的注脚,一枚小小皮蛋的诞生,蕴含着悠久而智慧的传统手艺文化。可传统的制作工艺放到今天这样一个讲究健康饮食的时代,不可避免的有了矛盾和冲突。特别是过去腌制皮蛋过程中,会有铅元素留存在成品中,这使得皮蛋的食用安全性备受质疑。2013年,刘小根大胆研制无铅皮蛋,可当年加工的110万只无铅皮蛋全部报废,损失近300万元。放弃还是坚持?刘小根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翔鸿皮蛋非遗传承人 刘小根:“这边是我们的恒温腌制车间,常年温度保持在25℃左右,我们现在也是用的无铅工艺,前几年我们研发无铅工艺的时候,走了很多的弯路,花费了几百万,但是我们依然坚持开发无铅工艺,一定要让皮蛋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让大众能吃到放心的皮蛋,让我们的皮蛋走出盐城,走向世界。”
如今的翔鸿皮蛋已成为盐阜大地上的明星农产品,盐城非遗和老字号一肩双挑。从几十年前的小作坊,到脱胎换骨般的规模化生产。刘小根把从父辈手中接过传承的大旗舞得越发招展。“为传统美食皮蛋‘正名’,做全世界最好的皮蛋”成为他的奋斗动力。未来,他希望规划建设翔鸿皮蛋文化产业研学基地,通过注入年轻人的互联网新思维、现代管理新方法,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将传统行业再年轻一次。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