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晚8点黄金档火热上线,多位重量级嘉宾与近30项苏式非物质文化遗产齐聚建湖县九龙口淮剧小镇,为观众们深度展现南北交融与水韵吴风的江苏风采,当晚节目点击搜索热度呈现爆炸式增长, 仅当晚最具东道主元素的“淮剧”点击量就超300万次。
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淮剧一级演员 陈澄:“央视一套《非遗里的中国》,这次是走进江苏,淮剧作为主选题,我觉得作为淮剧人来说还是无上光荣的,作为我是传承人之一来说,这次能够参与在栏目当中来讲解穿插一些淮剧的名段,让全国各地的人们认识了淮剧小镇, 认识了更多的非遗项目。”
随着《非遗里的中国》(江苏篇)的火热上播, 各大媒体平台的搜索量都达到高峰, 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节目中用老文化新呈现来展现非遗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创造力,让观众充分领略非遗文化所蕴含的东方美学。
市民 刘红艳:“其实感慨还蛮深的,让我心底里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建湖杂技添诗意,非遗文化更出彩。”
市民 王艳:“淄博有烧烤,我们建湖有非遗,我们建湖非遗有杂技、淮剧、藕粉圆子等,这些都是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的,通过《非遗里的中国》,对我们建湖非遗项目的宣传,也更好地为我们建湖文旅名片进行打造。”
建湖县淮剧团演员 王伟娥:“咱们的淮剧小镇,就把淮剧和旅游相结合,人在景中。也在戏中,就像节目里说的一样,以传统戏曲碰撞现代文旅,这是淮剧一个很好的破圈方式。”
不仅限于淮剧, 本次《非遗里的中国》聚焦江苏近3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建湖杂技、东台鱼汤面、苏绣、紫砂等一系列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每一项非遗都在现场为大家展示创新演绎的新形式,为盐城、乃至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热”起来,“潮”起来,在全国“火”出圈具有重要意义, 让东道主“盐城人”的心再度沸腾起来。
上海建湖商会会长 钟华:“看了5月2日中央电视台《非遗里的中国》,由衷地为家乡盐城建湖文旅产业的发展点赞,我将全力推介家乡。”
盐城文化底蕴浓厚,非遗资源丰富,拥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多个类别。近年来,我市始终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建设、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完善文化遗产保护阵地设施、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社会氛围、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水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盐城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142项,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4名。全市范围内,共有备案博物馆14个,非遗展示场所21处。与此同时,我市积极探索“非遗+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创新举措推进非遗载体建设,将非遗文化嵌入旅游景区、商业街区等群众生活场景,开展形式多样的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切实让非遗项目“活起来”、非遗产品“用起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高质量发展。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