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盐城

逐“绿”前行 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

时间:2023-03-02

生态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也是盐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特色。当前,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天蓝地绿基因红”独特优势,持续放大世遗品牌效应,加快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典范。

守护生态“家底”,保护生态家园。今天上午,记者在东台市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工程现场看到,数十台大型机械正在挥臂作业,远处一群麋鹿正在悠闲觅食、游走。据了解,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工程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保护范围内,是我国第一个在海岸带遗产地开展的生态修复项目。

中交上航局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项目负责人 徐海兵:“我们承担的是一个生态修复项目,那么整个项目我们也强调要基于自然的方式来完成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贯穿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尽量做到不惊扰野生动物,不破坏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来恢复它的原生态。”

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项目覆盖面积1.9万亩,涉及岸线长度约6公里。目前,该项目正综合采用“湿地水文水系修复+湿地微地形修复+湿地植被修复+鸟类栖息地修复+互花米草防治”修复措施,探索海岸带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中交上航局川水湾海岸带湿地修复项目负责人 徐海兵:“我们施工中最大的难点是生物群落的恢复,以及互花米草的防治。你看,这片区域除了形成淡水区、咸水区和咸淡水混合区,还要营造相应的生物群落,比如,咸水区将来要种上芦苇、碱蓬等耐盐植物,来营造湿地生境。”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地、“国际湿地城市”,扎实开展湿地修复,是盐城的国际生态责任,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当前,我市正积极实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生态修复工程,推动东台条子泥、建湖九龙口、盐都大纵湖湿地“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绿色,不仅是生态优势,也是经济红利,我市正加快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在“双碳”战略目标下,碳汇激活森林、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潜能。射阳县拥有60多万亩成片林,林业碳汇资源比较丰富,碳汇潜力巨大。近年来,当地积极统筹全县生态资源、重点培育碳汇林,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管理、碳汇产品供给和碳资产配套服务”运营模式,为推进林业碳汇项目提供有力支撑。

沿海双碳产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经营科负责人 倪亚:“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公司的育苗基地,主要培育的是一些耐盐碱树种,像元宝枫、乌桕、榉树这一类,用于后期的碳汇林种植,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固碳作用。”

沿海双碳产业发展(江苏)有限公司负责人 郑文:“近年来,我们实施沿海造林10万亩,抚育碳汇林10万亩。目前正在大力开展林业资源调查和林业碳汇监测,力争年内实现林业碳汇交易,为全市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绿色生态之城作出积极贡献。”

向海而生,因绿而兴。当前,我市正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做美生态、经济“双面绣”,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基地、美丽海湾等创建成效,不断擦亮盐城生态环境的靓丽底色,充分彰显“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盐城新篇章。

编辑:杨凯旋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