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盐城

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画卷

时间:2023-02-17

本周在我市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23届大会暨UNESCO人与生物圈计划发布50周年纪念大会,以 " 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为主题,来自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的近 200 名嘉宾和代表参加了会议,深入探讨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保护工作,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画卷。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本次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考察观摩了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博物馆、丹顶鹤繁育中心、生态眼等地,加深了对盐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实践人与生物圈管理理念和管理工作履行成效的了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 王丁:“这么些年来,咱们保护区都发生了很多很好的积极的变化,生态环境包括鸟类的栖息地在不断的改善,确实能感到各个方面都有比较长足的进步。我想应该是通过这么一个平台,在这一块我们盐城还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生态环境是盐城的宝贵财富,沿着582公里的海岸线,大自然赋予我们太平洋西海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以丹顶鹤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黄海湿地,成为中国唯一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成为300多万只候鸟栖息天堂。对标大会提出的部署要求,我市将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更大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让绿色成为盐城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党组书记 王甫同:“通过大会的召开,充分展示了我们盐城的城市形象,为大会、为全国保护区的发展提供了我们盐城的方案,也贡献了盐城的智慧和力量,彰显了‘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今后我们将按照大会形成的共识,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来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这样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共赢,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会现场还颁发2021年新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证书、向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示范单位授牌、向人与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试点授牌,颁发青年创新小组新成员证书,进行了中国生物圈纪念章捐赠仪式、颁发2021年度绿色卫士奖。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资源管理与保护科科长 李春荣:“获得绿色卫士(奖),是我工作了26年,第一次获得的世界人与生物圈的肯定,这个荣誉也属于我们整个团队的。下一步工作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落实大会的各项决议,我将带领我这个团队积极开展保护区里的互花米草治理,芦苇、菖蒲的清除,为丹顶鹤等珍禽栖息觅食留下足够的空间。”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转型之路,守护好大美湿地的蓝天白云、森林海岸、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下坝管理站站长 李征浩:“当代青年从事生态保护工作,可以说是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也是无比光明。我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引,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我们的鸟类调查还有湿地恢复的工作,用热血与汗水书写黄海湿地新的篇章。”

编辑:李戎文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