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放在同一部分,单列成章、集中表达、统筹部署,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盐城牢牢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站在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上,倾心引才、真心用才、诚心待才,聚力打造一流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智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盐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连续十二年举办沿海发展人才峰会,出台“黄海明珠人才计划”、《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举措,聚焦全市23条重点产业链,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集聚人才,加快构筑全国沿海高质量发展产才融合示范区和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人才高地。
市沪盐接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学术部主任 黄国标:“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结合盐城实际,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做好人才工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超常规的举措精准引才、科学用才、用心留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盐城,正以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为“破题之钥”,以最大的诚意、最优的政策、最好的平台向四海贤俊、八方英才发出诚挚邀约——共同打造绿色生态之城,在这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中感受生态之美、激发智慧灵感、创造辉煌伟业;共同打造绿色制造之城,在时代风口上乘风破浪、振翅高飞;共同打造绿色能源之城,在创新前沿的赛道上敢作敢为、追梦圆梦;共同打造绿色宜居之城,用城市的“百般呵护”成就人才的“万紫千红”,继续书写城市与人才美美与共、相互成就的生动“答卷”。
市沪盐接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学术部主任 黄国标:“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健全高效率人才服务机制,出台专门的政策,提高大中专学生的回盐率、留盐率,要不遗余力,持之以恒,把盐城加快打造成沿海城市的‘人才绿地’;进而努力实现人才与盐城的‘双向奔赴’,资本引力与人才引力的‘双轮驱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双轨运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专辟一章,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系统性安排,在我市教育界引发热烈反响。盐城,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让各类人才在这里实现价值、能够保值、不断增值。底蕴深厚、人才荟萃的盐城将牵手广大产业“帅才”、科技“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一起追光而行、共赢未来!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 毕凤珊:“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教育学、湿地保护等优势学科与专业的引领作用,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健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我们将立足未来,勇毅前行,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这一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陈旭光:“党的二十大在教育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战略性部署,对教育发展,特别是对民办教育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坚守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构建民办教育、公办教育共同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得益彰的良好的教育生态,我们要引导民办教育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道路,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办出特色,满足国家和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