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种养一体化”首战告捷 重盐碱地改良迈上新台阶

时间:2022-10-26

昔日盐碱地,今朝稻花香。近日,盐城师范学院位于盐城沿海条子泥条北垦区的“种养一体化”实验示范基地迎来丰收。这标志着盐城师范学院科研团队在盐碱地上探索“种养一体化”首战告捷,重盐碱地改良迈上新台阶。

秋高气爽,东台沿海条子泥分外美丽,蓝天白云下,一望无际的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里,金灿灿的水稻田溢满了丰收的喜悦。在每块农田的两头,都有3亩左右的鱼塘,这些鱼塘与排水沟串连在一起,进行水产养殖。根据现场测算,今年养殖区鱼类的亩产量在430斤左右。

盐城师范学院湿地学院院长 唐伯平:“利用改良过程当中产生的盐碱水,我们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养殖,为农民增收带来效益,这个也是我们正在提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我们把它用到农业,特别是盐碱地改良上面去,这个应该来说头一年,效果还是比较好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不毛之地种稻,还要稳夺高产,唯有技术创新。在重盐土快速高效改良利用中,科研团队遵循了甜土栽培、盐土栽培、无土栽培和湿润栽培四个原理,进行盐土改良和盐土种植。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两年多的科研攻关,创新性地将改良过程中的废弃淡盐水用于鱼虾蟹的养殖过程,实现了盐碱地改良废水利用和农田增产增收的双重目的。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成永旭:“养殖(螃蟹)产量大概在80多斤一亩,水稻大概是400公斤,400公斤我觉得已经相当不错了,随着这个模式持续地在这个地方推广,产量还会提高,我觉得推广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盐碱地是人类的后备粮仓,抓好盐碱地改良利用,对全力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盐城师范学院的科研团队,围绕沿海盐碱地的快速高产高速改良这一课题持续发力,创造了水稻、小麦、油菜等许多新纪录,申报了16项发明实用专利,授权6项专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

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于建江:“在前期取得重盐土‘头年吨良田’以及单季稻亩产852.3公斤新纪录的基础上,我们的科研人员又开展了‘种养一体化’模式在江苏滩涂新生土地快速改良中的应用研究,今天测产的螃蟹、鲈鱼和鮰鱼等就是这一课题的初步成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在滩涂上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顾雪

编辑:顾雪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