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网欢迎您!
新闻从业人员监督电话:0515-88436128 新闻热线:0515-88436022 商业合作:0515-88436019
搜索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盐城广播电视总台
客户端

智慧盐城APP

退出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地要闻

盐都: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时间:2022-09-09

十年快速发展,十年沧桑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盐都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今天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专栏,我们一起看盐都《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秀美画卷》。

记者 闫海:“绿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近年来,盐都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两块‘金子招牌’,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双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进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一栋栋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河道干净清澈。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的深入实施,如今的新民村宜居宜业宜观光,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村民 刘贵才:“以前是烂泥路,现在变成水泥路、柏油路,环境也蛮好的,生活条件也好了。”

守护良好生态,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盐都地处里下河腹部,境内沟河纵横、水网密布。近年来,当地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实施“引江入湖”“退渔还湖”“湿地修复”三大工程,不断加大对辖区重点骨干河道清淤疏浚、岸坡修复,系统推进河湖全域生态治理,全域乡村从“一处美”迈向“处处美”,水清岸绿景美的新图景如今处处可见。

盐都区潘黄街道新民村党总支书记 董兆付:“生态环境好了,乡村发展也有了抓手和底气,村民们的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我们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重点在产业振兴。近年来,盐都通过做特做优做强园区、叫响“一村一品”品牌等途径,培植起一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乡村产业。

记者  闫海:“我现在是在盐都大纵湖大闸蟹的尚庄生态养殖基地,秋风起,蟹脚痒,随着中秋来临,这里的螃蟹的销售也迎来了一波高峰。据了解,当地通过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机制,带动周边数十位养殖户发家致富。”

近年来,该区融合现代生态健康养殖理念,大力推进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鱼米之乡”的金字招牌。全区大闸蟹养殖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超2万吨,产值突破12.5亿元,形成了集“蟹苗培育、成蟹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休闲消费”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已成为富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大纵湖大闸蟹尚庄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邵志华:“好水出好蟹,我们大纵湖的养殖环境越来越好,(螃蟹)品质也越来越高,效益也不断地提高,2000多亩水田,每年的产值在3000万左右。”

十年间,盐都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先后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盐都农林牧渔总产值91.7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21元,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连续两年位列全省县级综合排名第一等次。

盐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志贵:“下一步,我区将聚焦高质高效,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主阵地,在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源农业、休闲农业、数字农业和食品加工也,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先行区。”

奋进新征程,盐都将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统筹抓好粮食稳产保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行动,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区),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编辑:朱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评论·

共12条

0/30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