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遗产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无论是苏州的文化遗产,还是盐城的自然遗产,它们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不断生长。近日,国内政产学研的80多名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汇聚盐城,论道世界遗产的下一个50年。
此次活动聚焦“自然与文化遗产对话——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通过对话的形式,加强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交流互动,探索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盐城自然遗产和苏州文化遗产在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
黄海湿地研究院团队负责人 闫泽群:“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世界遗产是代表了全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是我们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记忆,同时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一个载体,更是我们国家自然资源禀赋最集中的一个展现。通过举办这样的遗产对话活动,我们也将继续的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我们的世界遗产。”
据了解,今年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同时也是盐城申遗成功三周年。三年里,盐城成立了专门的遗产管理机构,构建了政产学研一体化管理框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管理规划及制度条例,搭建了保护管理体系,使世界遗产及湿地保护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自然资源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球滨海论坛,在前面连续4年成功举办黄(渤)海国际会议的基础上,正式启动召开,刷新了盐城历史上办会级别最高的记录。此外,盐城还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东台条子泥的“720高潮栖息地”被评选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100+案例”之一……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还将停止运行的老火车站改造成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和湿地博物园,这里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可持续旅游试点项目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主任 朱海俊:“我想在今后的这种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它湿地的这种遗产的过程当中,还是应该我们是尊重自然,尊重它的遗产价值,包括一些我们的旅游活动的开展,还是应该围绕着怎么样去让人们去了解,这一片湿地它的一个重要的生态价值,比如说我们的一些候鸟,包括一些麋鹿等等这些生物多样性的东西,了解它的价值。这样的话能够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这样一个旅游需求,同时也是能够让人们去了解和尊重它这份价值有所在。”
盐城市湿地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 吴其江:“在前面三年,如果说我们围绕保护管理,构建一个创新的保护管理的框架。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管理的规划,搭建了保护管理的体系,使盐城保护管理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日常化。那么面对今后一方面,我们在继续做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强研究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