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大忙时节,全市各地精心组织抓夏收,不误农时抓夏种,环环相扣抓夏管,确保夏粮由“丰收在望”到“颗粒归仓”的顺利实现,秋粮由“种子落地”到“管字上马”的无缝对接。
小麦覆陇黄,田间收割忙。在亭湖区新兴镇一家庭农场内,金黄色的麦浪随风荡漾,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收割机往来穿梭,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据介绍,以前村里的土地大多是“补丁田”“巴掌田”,现在将“小田”改成了“大田”,将原来的泥巴田坎改为水泥田坎,土壤肥力更加均衡,不仅为无人机喷洒农药、机械化收割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收割机驾驶员 李学军:“现在小田变大田了,收割效率快了,一天可以搞个100多亩,1个小时10亩以上。”
围绕夏收、夏种、夏管工作,新曹农场在保质保量、不误农时抢收小麦的同时,同步推进夏插复种。
新曹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强:“‘三夏’夏收过了以后,我们紧接着就是夏插,夏插以后再围绕管理的要求进行好夏管,顺利地完成好我们‘三夏’的工作任务。”
今年,滨海县和响水县在夏收过程中加大了科技投入,采用先进农机机械和切割粉碎方式,不仅实现省工、减损、提效、降耗要求,更保障了颗粒全部归仓。
响水县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 王政改:“通过地图打点,提前设计好无人收割机行走路线进行作业规划,通过无人收割机作业,可以降低农机手的劳动强度,可以减少作业环境对农机手的损害,最终提高农机智能化水平。”
夏收不松劲,夏种紧跟进。在江苏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大丰区,今年的制种水稻插秧工作已全面展开,北斗卫星辅助导航机插秧技术、杂交水稻制种全程机械化等新技术纷纷亮相,联手上演了“智慧农机”助力“三夏”的好戏。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宣山:“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插的秧,对后期的无人机追肥、无人机打(喷施)920(农药)、无人机授粉以及后期的无人操作系统的机械收割,都能全部实现,基本能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通过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每亩地节约成本350元。”
好水才能出好米。阜宁县罗桥镇的有机稻米基地在种植过程中,全部使用的是苏北灌溉总渠引入的可饮用水源,在后期的管理上也引进了循环的发展理念。
阜宁县罗桥镇有机稻米基地负责人 李兆祥:“我们用的水稻品种是‘杨浓香28’,生长期在165天左右,为了籽粒饱满结实,我们正常水稻(插秧)提前在20天左右,一般正常收获在9月底10月初收获。”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