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去年9月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放至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已于近日成功繁衍第一代,9只母鹿总计生下9只小麋鹿。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在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建立野生麋鹿种群的研究取得成功。
“黄海之滨,呦呦鹿鸣”。来到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研究员正和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技术员通电话,询问关心大丰野生麋鹿在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健康状况和产仔情况。
据了解,今年4月初,内蒙古大青山保护区工作人员观察发现,一只离群母鹿后跟着小鹿。经确认,正是新生的麋鹿幼仔。期间,该保护区工作人员多次向我市的麋鹿研究员交流经验、寻求帮助。截止目前,共有9只小麋鹿陆续诞生。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当地的技术人员与我们保持联系,并且我们提拱了技术服务,这次野放非常成功。”
为了探寻更多适合麋鹿野化放归的区域,建立更多独立的麋鹿野生种群。 2021年9月,来自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22只麋鹿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只麋鹿被同时放归内蒙古大青山适合其生存的保护区湿地。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内蒙古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蒙古高原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是北方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与我们江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江苏麋鹿自然保护区是滨海滩涂湿地的保护区。”
据悉,野生麋鹿放归以来,适应大青山的高寒气候环境,顺利度过严酷寒冬。第一代大青山麋鹿种群繁衍成功。据统计,我国现存麋鹿种群数量近10000头。
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所长 解生彬:“未来我们保护区将会在全国各地寻找麋鹿生长的地方,进行异地保护。为麋鹿种群的扩散及壮大贡献。”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