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片区,既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经济带。今年,响水县抢抓机遇,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和8个特色产业园建设,努力将黄河故道片区这一地理高地,打造成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幸福高地。
日前,志禾甜糯玉米加工项目在响水县六套中心社区开工建设,这是该县在实施甜糯玉米种植项目基础上,引进的又一农业深加工企业,将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3万亩规模的鲜糯玉米全产业链,为打造黄河故道片区第二个“西兰花产业”奠定坚实基础。据悉,该项目以“基地+农户+公司”模式,可带动周边镇区300多户农户种植玉米,亩均增收3000元左右,建成后年可生产加工甜糯玉米1.3万吨。
志禾甜糯玉米加工项目董事长 朱卫星:“以玉米产业带动农业的发展,争取把农业做到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一期我们是流转土地5000亩,建成厂房面积大概在两万多个平方,冷库库容在1万吨,争取今年11月份投产。”
打造特色产业,实施“八园同创”。响水县充分挖掘黄河故道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打造云梯关风景园、运河苹果园等8个特色产业园,形成特色品牌,串珠成链,构建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时下,正是苹果结果期。记者在响水县运河镇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看到,枝叶繁茂,清润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用支架固定果树,并在上方覆盖防护网。据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该基地采用海棠苗嫁接、矮化、套袋等多项三新技术,同时给果园覆上一层苹果防雹网,在预防冰雹灾害鸟类啄食的同时,不影响苹果采光透气,犹如给果园穿了一层“防弹衣”。由于当地的温差、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与烟台相似,在实施项目时,基地与烟台同品种种植、同技术管理,种出的品质和口感也与烟台红富士苹果相似。
响水县运河镇千亩红富士苹果基地技术负责人 王绍东:“我们公司与运河镇千亩基地联手合作打造一个当前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使用机械化作业,进入盛产期一亩地的产量远远超过一万斤的产量。”
加快产业振兴,催生黄河故道焕发新活力。响水县全面贯彻省市“十四五”黄河故道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整合资源要素,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在黄河故道沿线打造了一批以铁皮石斛、西兰花、浅水藕等为主的特色农业,高位推动生态富民廊道建设,着力构建“一廊三区六平台”,致力把黄河故道片区打造成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