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制种是我市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广大农技人员积极推广杂交稻制种,他们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制种农户进行科学生产。
近日,记者来到大丰稻麦原种场的加工车间,看到两台印刷播种机正高速运转,随着滚轮转动,铺放在机器上的特殊可降解纸被均匀涂上食用胶,漏斗里的包衣水稻种子通过输送,一粒粒整齐排布在纸上,周边未粘黏的种子又经过回收再次进入下一轮循环。这样的一套流程下来,稻种就像文字印刷一样被印在纸上。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 朱孔志:“这项技术与常规技术相比,可以大大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难题,同时节约用种量20%。提高作业效率15%,育出来的秧苗整齐度高、秧龄弹性大,为后期花期相遇、产量提高奠定基础。”
印刷完成的水稻种子被卷成筒状带到作业区里,通过自走式水稻育秧播种机,稻种被准确地反铺在洒满营养土的育秧盘上,上覆一层基质,再蒙上一层无纺布,经过充分灌溉,吸足水分,过个七八天,就能“出落”成长势喜人的水稻秧苗。
江苏金色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刘庄作业区负责人 季明俊:“我们一张机一天大约11到12个人,能播300亩大田的量,这样我们这个作业区大约是970亩田。”
据了解,我市是全国的杂交稻制种大市,常年制种面积达15万亩,特别是两系杂交稻制种面积占全国的50%以上、江苏省80%以上。近年来,我们全市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特别是在杂交稻制种全程机械化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 杨力:“无论是从播种、从管理、从收获,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有降低了用工的量,实现了增产增效。另外,我们通过杂交稻制种大县的项目,实现了产业化。”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