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盐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本届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深入实施“三市”战略,坚定走好“两海两绿”发展路径,加快建设“四新盐城”,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胜利完成市八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17亿元,人均GDP达到9.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50亿元。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连跨四个千亿元台阶、达到8081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8%,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电子信息、钢铁跻身千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0%。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首创不动产交易登记一体化数字平台,城市信用指数在被监测的261个地级市中位居第7位。高水平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两大战略载体,中韩(盐城)产业园获批设立,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等改革试点经验153项,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等政策落地见效。盐城港“一港四区”全部成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五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100公里,市区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完成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建设任务,全市林木覆盖率25.1%,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五年来,我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主城能级显著提升,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7.3万户、改善农民群众住房9.1万户,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55个、美丽宜居村庄2534个。
五年来,我市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每年80%左右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投入808亿元、办成100项民生实事项目。新增城镇就业50.6万人,扶持自主创业14.5万人,引进高校毕业生13.2万人。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三大任务”。
五年来,我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成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12345政务热线归并优化。自觉接受市人大、市政协等各方面监督,五年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933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812件,办结率100%。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的一年,我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更好学习领会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力增强了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必胜信心。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百年变局交织的严峻形势,我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系统谋划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思路举措,“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1%,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4.5%、45.9%。
凡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盐城网及智慧盐城客户端,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该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盐城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方式:0515-88436022
点赞0
点赞0
最新
加载更多